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0-07-19 点击数:

文字 图片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20186月)


第一部分  教学计划………………………………………………………………1

第二部分 课程(项目)教学标准……………………………………………32

第三部分 师资配备………………………………………………………………33

第四部分 实训(实验)室、实训基地及设备配备……………………………35

第五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40

附件1《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标准………………………………………………56

附件2《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74

附件3《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76

附件4《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90

附件5《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92

附件6《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107

附件7《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109

附件8《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120

附件9《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标准…………………………………………………122

附件10《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135

附件11《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136

附件12《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151

附件13《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153

附件14《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169

附件15《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标准…………………………………………171

附件16《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186

附件17《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188

附件18《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199

附件19《言语治疗技术》课程标准………………………………………………201

附件20《言语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11

附件21《经络与腧穴》课程标准…………………………………………………213

附件22《经络与腧穴》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21

附件23《针法灸法》课程标准……………………………………………………223

附件24《针法灸法》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34

附件25《针灸治疗》课程标准……………………………………………………237

附件26《针灸治疗》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45

附件27《推拿学》课程标准………………………………………………………248

附件28《推拿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59

附件29《中药学课程标准………………………………………………………263

附件30《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69

附件31《方剂学课程标准……………………………………………………271

附件32《方剂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77

附件33《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278

附件34《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85

附件35《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标准……………………………………………287

附件36《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297

附件37《疾病康复》课程标准……………………………………………………298

附件38《疾病康复》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308

附件39《社区康复》课程标准…………………………………………………309

附件40《社区康复》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319

附件41《康复心理学》课程标准…………………………………………………321

附件42《康复心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334

附件43《跟岗实习》课程标准……………………………………………………336

附件44 《实习大纲》………………………………………………………………348

 

 


 

2018级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普通高职、对口高职、校企合作)

 

第一部分  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中医康复技术

二、专业代码

620503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一)就业面向

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主要到卫生、民政、残联或教育系统的基层康复医疗单位以及广大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相关的服务机构工作。

(二)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岗位群)分析

1.核心岗位

以综合型康复治疗工作岗位为主,为专科康复治疗工作岗位:如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 、言语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等,分布于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民政、残联、工伤)、养老院、福利院、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假肢矫形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

工作一年后,可参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系列资格(职称)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康复医学治疗士资格。以后,还可逐级考取康复医学治疗师,以及中、高级康复治疗师技术职务。

2.拓展岗位

1)康复相关健身和养生保健岗位:含专业健身教练、康复保健师、保健按摩师、芳香体疗师、健康管理师等岗位,分布于高级健身中心、养生会所、保健按摩中心、足疗馆和美容美体机构。

此类岗位可归属于康复预防范畴。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主要有劳动部门及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健康管理师系列考试,或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养生保健师、休闲保健业职业经理和康复保健师等考试。

2)康复、健身、保健器械(或产品)营销岗位:含销售、咨询、使用指导等,分布于各种康复医疗器械、健身器械、保健器械(或产品)的销售公司及技术服务中心等。

此类岗位本质为营销岗位,非专业技术岗位,目前无技能资格证书要求。其发展岗位为职业经理人。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面向各级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各级疗养院、医养结合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各类康复保健养生服务机构,能够从事中医康复、保健、养生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康复治疗技士的基本条件

(一)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与方剂等中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中医康复基本理论。

4.掌握解剖、临床医学概论等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康复医学基础理论。

5.掌握经络与腧穴基本理论、十四经穴循行路线、起止点,常见腧穴的定位与主治作用等知识。

6.掌握推拿治疗、针灸治疗、拔罐治疗、刮痧治疗、情志调摄、文娱疗法、传统理疗、传统运动疗法等中医康复技术的知识。

7.掌握康复评定技术及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技术等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

8.掌握一定的老年病学、中医养生、健康管理的知识。

9.熟悉社区康复及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知识。

10.熟悉中医药健康产业创业的基本流程、服务要求。

(二)能力要求

1.能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能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运用中医诊断技术及康复评定技术评定功能障得者的功能状况。

4.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康复技术及康复医学手段提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伤残者的功能水平。

5.能运用中医诊疗技术及西医诊断方法判断服务对象的体质与健康状况。

6.能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为业健康人群及其他特殊需求人群提供保健调理及健康促进服务。

7.能熟练进行健身功法,并能讲解和示范各功法动作要领。

8.能具有一定的辅助器具服务能力,能指导功能障碍者选配合适辅具。

9.能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有序地安排康复服务活动。

10.能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模拟进行中医药健康产业经营与管理。

(三)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祟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八、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职业资格名称

职业资格等级

职业资格颁证单位

1

康复治疗士

初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

康复治疗师

中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证书

高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4

保健调理师

高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5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

高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要求:针对核心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要求(有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九、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

领域

   

      

   

1西医康复治疗

1-1物理治疗

1-1-1运用运动治疗方法的能力

1-1-2理疗仪器操作能力

《运动治疗技术》

《疾病康复》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1-2作业治疗

1-2-1指导作业训练的能力

《作业治疗技术》

1-3言语治疗

1-3-1言语治疗的能力

《言语治疗技术》

1-4心理康复

1-4-1对各种心理障碍进行评定

1-4-2促进患者心理康复的能力

《康复心理学》

1-5康复评定

1-5-1功能评定的能力

1-5-2残疾评定的能力

《康复评定技术》

1-6特殊教育

1-6-1指导作业训练的能力

1-6-2言语治疗的能力

1-6-3运用运动疗法的能力

1-6-4特殊儿童沟通能力

《运动治疗技术》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技术》

《言语治疗技术》

《疾病康复》

2.中医康复治疗

2-1传统康复治疗

2-1-1针刺

2-1-2艾灸

2-1-3推拿

2-1-4拔罐

2-1-5刮痧

2-1-6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经络腧穴》

《针法灸法》

《针灸治疗》

《推拿学》

《小儿推拿》

3.养生与健康教育

3-1养生与健康管理

3-1-1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3-1-2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

《中医学基础》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4.康复医疗器械推广

4-1康复产品营销员

2-1-1矫形器操作指导能力

2-1-2矫形器的装配能力

《运动治疗技术》

《康复工程技术》

《康复评定技术》

4-2康复器械服务

2-2-1人际沟通技能

2-2-2市场营销技能

2-2-3全面广泛的康复技能

《市场营销》

《人际沟通》

十、课程结构框架

在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理论授课和实训,校外社会实践、行业及企业实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由基础到专业、技能培养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系统化设计。

 

 

 

 

 

 

 

 

 

 

 

 

 

 

 

公共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即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一学年)学习,学习地点安排在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校区,充足的师资力量、齐全的实验实训设备、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为学生们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即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学年)学习,学习地点分别安排在校内及各合作医院,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特点,理论结合实践,为学生们今后的跟岗实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跟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即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三学年),学习地点安排在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为学生们能够顺利毕业及正式进入岗位做好铺垫。

十一、专业(技能)课程

主要对专业(技能)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进行描述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1

1)掌握人体形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功能和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

2)能正确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3)能够确认人体各器官的名称及在身体的位置,能正确辨认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4)能够正确的运用生理知识解释常见的正常生命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5)初步学会ABO血型鉴定、人体心音的听取、动脉血压的测量、体温测量、视野测定;能识别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学会视力、色觉、听力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按人体器官系统阐述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正常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相互毗邻关系;各系统主要脏器的结构;人体细胞和基本组织的结构,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2

1)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思维模式

2)熟练运用中医技术如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中医疗法,培养学习中医的兴趣,了解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教学内容: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腧穴;病因病机学说;中医诊断和辨证;养生与预防;中医护理技术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实训采用单项实训、综合实训

3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逻辑思维,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文关怀精神,并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临床资料采集,各系统(呼吸、循环、泌尿、消化、内分泌及代谢、血液、神经系统)常见内科、外科、传染病科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所致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外科创伤急救,常见的产科及儿科疾病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启发式、探究式

4

1)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工作内容、方法与方式;

2)理解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结构,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残疾的预防;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及康复治疗的管理;

3)了解康复病历的内容。

教学内容: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发展史,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康复医学基础,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与康复的方式,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结构、职责和培训,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残疾的预防,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康复病历,康复治疗的管理,社会保障体制对康复事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5

1)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理论和技术。

2)掌握徒手肌力评定、痉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测量、平衡协调能力评定、反射检查、认知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评定技术。

教学内容:康复评定概念、评定原理、评定方法与程序;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能力评定;反射检查、步态分析;心肺功能、代谢能力、认知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疼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等。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6

1)掌握常用的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及神经生理学疗法的常用方法。

2)掌握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等技术。

教学内容: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技术,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7

掌握常用的电疗、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传导热疗法、冷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物理因子治疗的操作技术。

 

教学内容: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传导热疗法,压力疗法,磁疗法,水疗法,冷疗法与冷冻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物理治疗处方。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8

1)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念及思路、作业活动的评定、日常作业训练、压力治疗、助行器、矫形器、各种辅助技术及治疗性作业活动。

2)基本掌握认知障碍、常见疾病、职业康复及社区作业治疗的评定方法及作业治疗特点。

3)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作业治疗的目的、特点、服务对象及范畴;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模式

教学内容:作业治疗概论、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及感觉统合失调治疗、治疗性作业活动、压力治疗、辅助技术、助行器、矫形器、社区作业治疗及环境改造、职业康复、常见疾病作业治疗。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9

 

1)掌握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估疗方法。

2)掌握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的常用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语言治疗的方法,听力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腭裂、发声障碍、口吃、吞咽障碍的概述、评定、鉴别诊断及训练规划和言语治疗。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10

1)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定位法、特定穴含义及临床应用;重点掌握《灵枢经脉》中十二经循行的原文、十四经穴、奇穴中重点腧穴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和特定穴的名称及应用。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二经病候、络脉、奇经八脉、腧穴的主治、操作。

3)了解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十二经别、十二经筋、腧穴解剖、根结与标本、气街与四海、经络与腧穴的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经络总论,腧穴总论,十四正经循行与腧穴,经外奇穴。

1.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 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11

1)掌握常见针灸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基本的操作技能。

2)熟悉其应用原理即在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见针灸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及古代有代表性的针灸技术。

教学内容: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等刺法,耳针、头针,穴位特种治疗技术,针灸特色疗法。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12

1)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作用、针灸临床诊治特点、针灸处方以及特定穴临床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科常见病证针灸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治则、主穴配穴及特殊操作等知识。

2)熟悉各科病证病因、病位、相相关联的脏腑经络、基本病机、辨证分型、处方方人及其他疗法。

3)了解各科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古代文献。

教学内容:针灸治疗总论,头面躯体痛证,内科病证,妇儿科病证,皮肤科病证,五官科病证,急症,其他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13

1)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的构成及经络、腧穴的知识

2)掌握各类推拿技术的操作方法、操作要领、主治特点及操作禁忌

3)掌握各种推拿技术的主治特点及操作禁忌

4)掌握各种推拿技术的技能训练方法

5)掌握本课程中伤科疾病,内科疾病,康复病证等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诊治操作技能

6)掌握各章节常见、多发病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施治技能

7)掌握推拿治疗的作用、原则、特点,以及常用运动系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5)熟悉各种按摩器械的名称、作用、特点及使用方法

8)熟悉国内外各种按摩术的操作方法、操作流程、作用及注意事项(9)熟悉预防保健推拿的常用施术方法和应用技能。

10)了解推拿技术各种流派、地区的差异

教学内容:成人推拿手法了,小儿推拿手法,足部推拿手法,推拿治疗的应用基础,常用的检查方法,伤科疾病,内科疾病,其他,康复疾病的推拿治疗,预防保健推拿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14

1)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与无毒、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煎药时常用的特殊处理方法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应用技能; 102 味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应用(主治病证及重要配伍的意义);特殊药物的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功效类似药物的异同点。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中药的剂量和服法等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78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3)了解中药的饮食禁忌,中药的采集、炮制,教材中其余中药的分类、药性、功效等。

教学内容: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采集与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

、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

、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药、常用中药饮片的辨识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中药的辨识。

4.走入临床医院中药房进行药物辨识。

15

1)掌握方剂及方剂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2)掌握每首方剂的分类、组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能对临床常用方剂与中成药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熟悉概述中的含义、作用、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教学内容: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剂型与使用、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消食剂、和解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祛湿祛痰剂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跟诊体会方剂的应用。

16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证含义及临床特征;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类证鉴别;各证型的证候、病机、治法和主治代表方。

2)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内科疾病中病、证、症的含义及联系与区别;中医内科辩证论治原则;内科临证方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病机、辩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和方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调护、转归及预后。

教学内容: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及发展简史,

,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辨证论治概要,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肺系病证,心脑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经络肢体病证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跟诊体会方剂的应用。

17

1)掌握假肢、常用矫形器的装配及其他常用康复辅助器具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2)掌握假肢的装配、常用矫形器的装配、轮椅的使用训练、助行器的选择及使用、自助器的选择及使用、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等。

教学内容:假肢、矫形器、其他康复器具技术、康复工程新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等。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在实训室、病房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18

1)掌握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等疾病的康复评定方法。

2)掌握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等疾病的理疗、作疗、运疗方法和原则。

教学内容: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伤病、截肢、关节置换术后、手外伤、颈肩腰腿损伤、冠心病、呼吸功能障碍、糖尿病、老年病、烧伤、疼痛等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方法。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疾病康复全过程。

19

1)掌握社区康复的基本概念、服务对象和康复内容及针对不同人群采用的康复方案;(2)了解残疾儿童、老年人康复原则及康复训练方法

3)熟悉社区常见伤、病、残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对策及常见社区残疾的预防战略。

教学内容:社区康复的发展、社区康复的工作管理、社区常见伤病残患者者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残疾儿童的社区康复、老年人的社区康复、社区残疾预防、社区康复训练器具及使用等。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每项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20

1)掌握康复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2)学会分析各种心理现象;

3)掌握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康复常用技术、心理康复的意义、各种临床患者的心理康复。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直播平台、3D软件、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及资源辅助授课。

3.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

4.走入临床医院真实体验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21

1)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技术。

2)掌握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熟悉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

教学内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的康复评定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内容的实践操作。

1.以病房为载体,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的教学资源掌握各项康复技术

2.在病房进行现场实训

十二、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能够全面胜任基层康复岗位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调研分析,按照夯实基础、训教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原则,与行业和医院专家共同探索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医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合作。利用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实现课堂与临床、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过程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本专业特点,学院对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施行分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进行培养:

第一学年:即第一阶段,主要在学院内进行公共基础、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突出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与职业相关的健康管理师等证书。

第二学年:即第二阶段,学生们到校企合作的医院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认识实习,提前进入职业环境,学中做、教中学、教中做,尽早接触今后的主要工作岗位,了解工作环境及流程等。

第三学年:即第三阶段,到各实习医院进行为期40周的跟岗实习,实现了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零距离对接,教学做一体,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临床操作、沟通等核心能力的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模式,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接触社会早、接触行业早、接触岗位早,更有利于培养出适合社会、临床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实施要求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人文素质与医学基础培养,强化中西医康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1.人文素质培养: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构建高水平的人文知识结构框架;通过选修课进一步充实人文知识内容;通过第二课堂、素质讲堂、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2.医学基础培养:在必修课中开设一定的医学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必要的医学基础。

3.康复技能培养:加强康复技能培养,在基础阶段(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参观医院、参加医务劳动和社区医疗实践、开设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及临床医学课程等途径,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了解康复技能在临床中的作用,建立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在临床阶段充分发挥我校临床合作医学教育资源优势,桥梁课程和临床课程安排在二级甲等以上合作医院进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接触临床机会,获得足够的临床经验,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以康复的理念及手段解决某些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中医康复技能:通过开展中医学基础、中药学、经络腧穴、针法灸法、针灸治疗、推拿学、方剂学以及中医内科,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让学生具备运用中医传统康复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能力。

5.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整合更新实验内容。开设实验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6.外语与计算机教学:将课堂集中教学、分级教学与国家专升本考试相结合,因材施教。

十三、教学安排表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教学时间安排表(三年制高职)   时间单位:周

学期

讲授、实验

讨论及认识实习

综合实训

顶岗

实习

考试

入学教育军事教育

毕业教育

假期

合计

1

18

 

 

2

2

 

5

27

2

18

 

 

2

 

 

7

27

3

18

 

 

2

 

 

5

25

4

16

 

 

2

 

 

7

25

5.6

 

2

38

1

 

1

4

46

总计

 

7

2

38

9

2

1

28

150

(二)教学环节统计表

教学环节统计表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时比例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393

157

28

12.56%

5.02%

18.92%

专业基础课程

158

94

14

5.05%

3.00%

9.46%

专业(技能)课程

412

1644

92

13.16%

52.52%

62.16%

专业选修(职业拓展)课程

44

24

4

1.41%

0.77%

2.70%

公共选修课

144

0

8

4.60%

0.00%

5.42%

社会实践

0

30

1

0.00%

0.95%

0.67%

毕业教育

0

30

1

0.00%

0.95%

0.67%

总学时(学分)数

1151

1979

148

36.78%

63.22%

100%

 

(三)教学进程表

课程名称

按学期分配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数

第一

学年

第二

学年

第三

学年

考试

考查

总计

理论

实践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

5-6学期

18

18

18

16

2

40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

54

44

10

3

 

 

 

40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2

72

62

10

 

4

 

 

3

英语

4

1

2

72

56

16

2

2

 

 

4

中国传统文化

1

 

1

18

15

3

1

 

 

 

5

美育

1

 

1

18

15

3

1

 

 

 

6

计算机文化基础

4

2

 

72

36

36

 

4

 

 

7

体育与健康

4

 

1-2

72

8

64

2

2

 

 

8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1

 

4

18

18

0

 

 

 

1

9

形势与政策

1

 

1-4

64

64

0

2*4

2*4

2*4

2*4

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

 

1

18

18

0

1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史国史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1

 

1

18

18

0

1

 

 

 

12

大学语文

2

 

1

36

30

6

2

 

 

 

13

心理健康教育

1

 

2

18

9

9

 

1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17.60%

28

 

 

550

393

157

13

13

0

1

公共

选修

课程

1

公共选修课

(后附表)

8

 

1-2

144

144

0

4

4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4.60%

8

 

 

144

144

0

4

4

 

 

专业

基础

课程

1

人体解剖学

6

1

 

108

68

40

6

 

 

 

2

中医学基础

4

1

 

72

40

32

4

 

 

 

3

临床医学概论

4

 

2

72

50

22

 

4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8.05%

14

 

 

252

158

94

10

4

 

 

1

康复治疗基础

2

1

 

36

26

10

2

 

 

 

2

康复评定技术

4

2

 

72

36

36

 

4

 

 

3

运动治疗技术

4

3

 

72

40

32

 

 

4

 

4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4

3

 

72

40

32

 

 

4

 

5

作业治疗技术

4

4

 

64

34

30

 

 

 

4

6

言语治疗技术

2

4

 

32

20

12

 

 

 

2

7

经络腧穴

4

2

 

72

40

32

 

4

 

 

9

疾病康复

4

4

 

64

32

32

 

 

 

4

10

针法灸法

4

4

 

64

34

30

 

 

 

4

11

针灸治疗

2

4

 

32

20

12

 

 

 

 

11

中药学

2

 

2

36

24

12

 

2

 

 

12

方剂学

2

 

3

36

24

12

 

 

2

 

13

中医内科

2

 

4

32

20

12

 

 

 

2

14

推拿学

4

3

 

72

36

36

 

 

4

 

小计

(占总学时比例23.25%

46

 

 

760

432

328

2

10

14

16

专业

选修

课程

1

康复心理学

2

 

3

36

24

12

 

 

2

 

2

康复工程技术

2

 

4

32

20

12

 

 

 

2

小计

(占总学时比例2.17%

4

 

 

68

44

24

 

 

2

2

集中

实践

课程

综合实训(实习前)

4

 

 

60

 

60

 

 

 

 

认识实习

4

 

3-4

68

 

68

 

 

2

2

顶岗实习

40

 

 

1200

0

1200

 

 

 

 

小计

(占总学时比例42.42%

48

 

 

1328

0

1328

 

 

2

2

其他

毕业教育

1

 

6

30

0

30

 

 

 

 

2W

社会实践

1

 

6

30

0

30

 

暑假

 

 

2W

小计

(占总学时比例1.91%

2

 

 

60

0

60

 

 

 

 

 

总学分数  总学时数

周学时数

150

 

 

3162

1171

1991

29

31

16

21

毕业考试

基础知识

必修课

各学期开课门数

12

9

5

7

相关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

各学期考试门数

3

3

3

4

专业实践能力

各学期考查门数

9

6

2

3

说明

1.选修课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每学期修满4学分。详见选修课程教学进程表。

2.毕业考试科目参照“康复治疗士/师”考试相关要求。

 

(四)公共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序号

   

课程

学分

考核形式

学时数

开设学期

考试

考查

1学期

2学期

1

普通话

2

 

32

2

2

2

职业人文基础

2

 

32

2

2

3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32

2

2

4

弟子规

2

 

32

2

2

5

女子防身术

2

 

32

2

2

6

羽毛球基本技术

2

 

32

2

2

7

中国通史

2

 

32

2

2

8

信息检索与网络资源利用

2

 

32

2

2

9

药物与生活

2

 

32

2

2

10

书法

2

 

32

2

2

11

当代流行音乐赏析

2

 

32

2

2

12

营养与形体塑造

2

 

32

2

2

13

影视鉴赏

2

 

32

2

2

14

花卉与生活

2

 

32

2

2

15

马克思主义原理

2

 

32

2

2

16

篮球

2

 

36

2

2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2

18

中华诗词之美

2

 

36

2

2

19

四大名著鉴赏

2

 

36

2

2

20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2

 

36

2

2

21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2

 

36

2

2

22

专业论文写作

2

 

36

2

2

23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2

 

36

2

2

24

美学原理

2

 

36

2

2

25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2

 

36

2

2

26

中华民族精神

2

 

36

2

2

27

大学生职业规划系列讲座

2

 

36

2

2

28

礼仪与社交

2

 

36

2

2

29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和心理调试

2

 

36

2

2

说明:公共选修课安排在第12学期,每名同学每学期从中选课2门,每门课程32-36个学时,计2学分,共计8学分。

 

十四、 教材及图书、信息化(网络)资料、教学资源平台等学习资源

教材选用近五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根据专业特色及要求选用一定量的高质量自编教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学院优慕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精品课程网站、泛雅学习平台、学习通直播平台、先电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学院新购置了超星直播平台,完全能胜任信息化网络教学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教学录像、授课教案、教学课件、作业习题、微课程等校内网上资源,图书馆配备纸质专业书籍。电子阅览室可供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信息查询、电子图书阅览等。同时在校内开通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方便使用。

十五、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公共基础课程: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实际案例,以讲授法为主体,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用小组讨论、启发引导、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专业基础课程:以构建起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在完成任务和项目同时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设计系统性和掌握牢固性,能为后续课程服务。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用小组讨论、启发引导、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专业核心课程: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及课程特点,灵活选择下列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是以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的教学方法。

2.角色扮演法:根据操作项目分组进行演练,模拟病人、技师、针对病人的临床表现现状给予相应护理。

3.情境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环境,并配置与实际相似或相同的仪器设备,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接受专业训练。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病例,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分析、综合,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

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针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进行线上教学,另外可以利用学习平台完成课前预习、课中测试、课后测试及问卷调查等,确保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6.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分组实验实训,由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技能教学,不仅让老师把握学生操作中的不足,而且也能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

(二)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教学评价

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全程性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注重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把对能力的考核作为考试的重点。

1)突出过程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作业、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考核建议

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2种,过程性考核成绩由平日表现成绩、实践技能(实验实训)考核成绩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采用期终笔试成绩。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原则上应进行实践技能考核。有实践技能考核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平日表现成绩占20%,由随堂测验、提问、作业、考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人文素养等构成,由任课教师根据构成要素自行评定;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占30%,由实验实训态度、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实验实训报告成绩、实验实训单项或整体考核等构成(各小项所占比例建议:实验实训态度15%,实验实训报告成绩25%,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及考核60%,在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结束后,根据每个实验实训项目考核的成绩进行平均,得到该学生该门课程实验实训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无实践技能考核的课程,平日表现成绩占30%,由随堂测验、提问、作业、考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人文素养等构成,由任课教师根据构成要素自行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考试模式改革的课程按审批的办法计算成绩。

毕业考核成绩评定由两部分组成,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占70%,实习日志填写和上交情况占30%

跟岗实习学生成绩采用出科考核的形式,出科考核由所在科室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实习的所有科室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跟岗实习成绩。

(三)教学管理

1.组织保障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规划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修订、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工作。专业教学组织和管理由学院教务处、系、教研室、教师及学生工作处、班主任共同完成。

2.制度保障

专业人才培养在学院总体制度的指导下进行,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各项质量监控制度,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十六、毕业条件与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一)毕业条件

学生修满150学分,毕业考试合格,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证书或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及应用基础考试合格证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二级乙等水平以上证书后准予毕业。

(二)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按照当前我省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前和就业后的继续专业学习和深造主要有以下途径和形式。

1.康复治疗士考核

根据国家有关现定,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工作满1年可以中请参加“康复治疗士”资格考核,考取康复治疗士资格之后工作满两年可以报考康复治疗师。

2.专业方向培训

毕业后可参加医疗卫生系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组织的保健调理师、中医适宜技术、确有专长医师等专业课程培调,合格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

3.继续医学教育

毕业后可参加医疗卫生系统和相关专业院校举办的中医康复技术和公共卫生服务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学习,学习成绩可以作为任职考核和职称晋升的依据。

4.“专升本”

学生毕业当年,可以参加我省统一组织的“专升本”升学考试,可报考专业为医学大类,包括: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考试录取后进入有关本科院校,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毕业后获得相关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面向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健服务人员工作岗位。

5.毕业后社会“专升本”

学生毕业后可参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形式的“专升本”,录取后进行为期不少于3年的学习,考试合格后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面向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医疗和保健服务工作岗位。

6.研究生教育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2年后,可申请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具体可报考专业由招生院校确定,录取后按照硕士研究生教育规定进行学习。

十七、说明

《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4学时,共计16学时,安排在业余时间,采取在线学习、讲座、观看视频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采用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共同完成。



第二部分  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课程清单

序号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1

2-1

新视野英语教程

公共基础课程

2

2-2

人体解剖学

专业基础课程

 

3

2-3

临床医学概论

4

2-4

中医学基础

5

2-5

康复治疗基础

专业技能课程

6

2-6

康复评定技术

7

2-7

运动治疗技术

8

2-8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9

2-9

作业治疗技术

10

2-10

言语治疗技术

11

2-11

经络与腧穴

12

2-12

针法灸法

13

2-13

针灸治疗

14

2-14

推拿学

15

2-15

中药学

16

2-16

方剂学

17

2-17

中医内科学

18

2-18

康复工程技术

19

2-19

疾病康复

20

2-20

社区康复

21

2-21

康复心理

22

2-22

跟岗实习

课程标准详情见附件。


第三部分  师资配备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文件的要求,拟定师资配置(包括师生比、兼职教师比例和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等要求)。

 

类别

标准要求

数量(以3个班为计算单位)

备注

合格

公共基础课教师

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和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现代教学理念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以上学历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

10

年龄、职称、学历、师生比结构合理

专业技能

 

 

 

 

课教师

高级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不低于

30%

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不低于

30%

双师素质比例不低于

70%

专任教师与专业在籍学生比例不低于

1:20

专业教师每两年到相关行业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

2个月

专业负责人

学历

本科

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及现状

职称

中级

是否双师型教师

从事教学年限

5

课题研究

市级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不少于)

1

每年市级以上培训进修(不少于)

3

专业带头人

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丰富的企业、行业实践经验,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具有对专业规划调整、统筹建设、整体协调的能力;具有课程设计能力;具有主持教学改革和产品研发能力;具有技术服务以及行业企业交往合作能力;具有调研设计能力;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

较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及现状,对专业人才培养能提出前瞻性意见或建议

骨干教师比例

能够承担2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主持课程、教材等建设任务;参与课程研究;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够完成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的培养

30%

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有清晰的认识

专兼职教师比例

能够承担1-3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参与课程、教材等建设任务;参与课程研究;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完成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训项目、岗位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任务

1:0.8

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能够完成并指导本专业学生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习任务;具有及以上学历

1/7

名同

配备实习督导老师随时检查



第四部分  实训(实验)室、实训基地

及设备配备

必要的校内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基本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半年以上的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

实验(实训)室类别

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实验实训设备

名称

单位

参考价格

一、针灸技术实训室

针刺、艾灸、拔罐、刮痧、耳穴压豆等技术实训

十二经脉循行挂图

10

120

经络人体模型

10

400

针灸铜人

2

500

经腧光电显示模型

1

2300

各型号毫针

1000

2

各型号玻璃罐

200

3

三棱针

100

3

皮肤针

100

5

艾灸盒

50

30

艾条

50

20

治疗床

10

500

医用消毒柜

1

2700

医用低温灭菌箱

1

1400

电麻仪

6

300

刮痧板

50

10

耳穴模型

30

30

耳穴探测治疗仪

1

500

治疗床

10

500

按摩巾

30

20

二、推拿实训室(含小儿推拿)

推拿手法实训

牵引床

1

6500

治疗凳

10

300

小儿推拿穴位图

1

30

小儿推拿手部模型图

15

30

小儿推拿特定穴模型

15

30

中医实训室

 

中医四诊、体质辨识、常用保健类中药饮片辨识

治疗床

10

500

脉诊仪

1

25000

舌诊仪

1

23000

中医体质辨识仪

1

60000

中药煎药壶

2

500

全自动中药煎药机包装机

1

19000

中药标本、图谱

1

10000

中药粉碎机

1

1000

四、康复评定实训室

握力、捏力、背力的测量;肢体长度、围度的测量;上肢功能的评定;步态分析;ROM测量;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握力计

2

500

捏力计

2

500

背力计

2

2000

平衡板

2

200

秒表

10

50

20米卷尺

10

50

皮带尺

10

5

关节活动测量尺

2

340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器

2

400

静态平衡训练与评估系统

1

50000

PT

25

600

五、运动治疗技术实训室

关节活动技术、关节松动技术、PNF技术、牵伸、体位转移训练等运动治疗技术的教学与训练;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能力的教学与训练

肩关节回旋训练器

1

2400

滑轮吊环训练器

1

300

前臂旋转训练器

1

1700

腕关节屈伸训练器

1

1700

踝关节叫正板

1

400

平衡板

1

200

股四头肌训练器

1

3000

股四头肌训练板

1

780

巴氏球

1

1000

组合套凳

1

1500

直锤式髋关节训练器

1

2000

肘关节牵引椅

1

2000

CPM

1

5000

踝关节训练器

1

1700

契形垫

1

1000

助行器(腋杖、手杖、四角拐、双轮助行器)

1

5000

系列沙袋(绑式)

一套

900

 

六、言语治疗实训室

吞咽障碍评定与训练的教学与训练;言语障碍评定及训练的教学与训练

吞咽治疗仪

1

190000

言语治疗系统

1

120000

语言治疗成套用具

1

2800

水果模具

1

500

小孩认知教育册

1

500

七、作业治疗技术实训室

ADL训练;上肢和手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辅助器使用

手功能评估箱

1

700

滚筒(大、中、小)

1

700

木钉板

1

200

磨砂台

1

1800

肩抬举训练器

1

500

体操棒和抛接球

1

500

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

1

300

腕关节旋转训练器

1

2500

重锤式旋转训练桌

1

2000

作业训练器(上螺丝、上螺母、ADL训练板、夹子)

1

3000

滑轮吊环训练器

1

500

几何、动物图形插板

1

200

分指板

1

400

前臂旋转训练器

1

1500

套圈

1

300

手动功率车

1

800

可调式OT

1

1000

姿势矫正镜

1

1000

PT

1

1500

站立架

1

2000

沙袋组合

1

900

肋木和肩梯

1

1500

手功能组合箱

1

500

铁棍插盘

1

200

上肢悬吊架

一个

500

自助具

1

500

巴氏球

1

2000

 

 

八、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训室

 

 

 

 

理疗仪器使用的教学及实训

 

磁振热治疗仪

2

35000

低频脉冲电治疗仪

2

4000

中频治疗仪

2

5000

短波超短波治疗仪

2

12000

疼痛治疗仪

10

16000

正压循环治疗设备

10

20000

治疗床

10

500

超声波治疗仪

2

1000

 

(二)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基地所在地

实训基地名称

类别

功能

1

山东

潍坊

潍坊市中医院

三甲

教学、实训、实习

2

山东

潍坊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三甲

教学、实训、实习

3

山东

潍坊

临朐县人民医院

二甲

教学、实训、实习

4

山东

潍坊

临朐县中医院

二甲

教学、实训、实习

5

山东

潍坊

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

二甲

教学、实训、实习

6

山东

潍坊

高新区人民医院

二甲

教学、实训、实习

7

山东

潍坊

寿光市中医院

二甲

教学、实训、实习

8

山东

潍坊

寿光市人民医院

三乙

教学、实训、实习

9

山东

潍坊

诸城市中医院

二甲

教学、实训、实习

10

山东

潍坊

高密市人民医院

三乙

教学、实训、实习

11

山东

潍坊

昌邑市人民医院

二甲

教学、实训、实习

12

山东

临沂

临沂市中心医院

三甲

教学、实训、实习

13

山东

日照

日照市中医院

三甲

教学、实训、实习

 


第五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研背景分析

康复医学是WH0定义的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第四类医学,一直是现代医学体系中“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值,在临床康复中,针刺、艾灸、拔罐、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传统中医康复技术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在如骨折、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等疾病的康复治疗中,采用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技术,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了恢复效果,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对改善临床整体疗效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根据国家卫计委数据,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0410万,而发达国家该数据则达到5:10万,两者相差12.5倍。如果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共需要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需要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重点任务中指出: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各地根据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在社区康复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就近享有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保障措施中提出:要推动高校设立健康管理等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设置,逐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相关职业(工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规范并加快培养具有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探索培养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科宣传、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复合型人才。

紧扣健康服务发展对中医药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2015年,教育部根据专业设置与行业需要相衔接的要求,将原中医保健康复技术专业拆分为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当年全国有11所院校中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成功,次年更多的院校中报该专业并招生。山东省申报成功的学校仅有两所,每年毕业生不足百人满足省内康复医师需求,弥补不足的中医康复技术人才,是山东省内开办该专业学校的迫切任务。

国发[2013]40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院校,规范并加快培养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开办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医院、疗养院康复院、养老院等部门康复从业人员、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学生

2.人员访谈:主要通过走访省内外开办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如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等专业的本科院校,了解各院校目前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讨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

3.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行业单位,了解相关单位对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听取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4.电话约谈:通过电话约谈部分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专家以及行业从业人员,了解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オ培养情况。

5.网络查阅:通过网络搜素,查阅有关的政府、院校、医院的关于中医康复技术的有关材料:搜集有关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的文献,加以鉴别、整理有关的内容并加以分析,鉴于本专业于2018年设立,至今无毕业生,所以本专业毕业生情况调研暂缺。

6.专家论证:在前期调研获得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论证会议,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调研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二)职业岗位及行业规范

1.职业岗位群:

1)岗位一:物理治疗

工作任务分析:在医院康复科从事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工作;在正确的康复机能评估下运用关节松动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引导式教育、呼吸排痰训练、医疗体操训练等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掌握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治疗。

2)岗位二:作业治疗

工作任务分析:在医院进行作业治疗工作;熟悉作业治疗内容;掌握作业活动分析方法;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能正确选择辅助用具,利用生产性作业活动进行职业训练。

3)岗位三:言语治疗

工作任务分析:具有与发音有关的器官和神经学知识,熟悉构音障碍评估和训练方法;具有高级脑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失语症的评估和训练方法。

4)岗位四:社区康复

工作任务分析:能够指导患者行各种运动训练和医疗体操等训练能力,掌握社区常见病康复方法,具有一定的社区康复工作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5)岗位五: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工作任务分析:在康复治疗中心或养老福利机构进行相应康复治疗工作,能够使用康复治疗相关的各种传统疗法为患者服务,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新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2.对应的职业标准或资格证书要求:对应的职业标准为毕业一年后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可获得康复治疗士资格。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向上获得相应的职称。毕业前可以考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厅所颁发的“健康管理师”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3.国家对康复医学从业资格的规定:19928月,卫生部医政司发布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制订了康复治疗师(士)、康复医师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其中提出的康复医师培训方案是:医科大学毕业后经过3年康复医学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可取得康复医师资格。对于康复医学专业内的各种治疗师的培养方案是:初中毕业生经过3年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可取得康复治疗士资格;或医学中专毕业后经过1年专业化培训考试合格可取得康复治疗士的资格。

职业资格情况

职业资格名称

职业资格等级

职业资格颁证单位

知 识 要 求

1

康复治疗士

初级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

(一)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器官的结构组成、体表解剖等)、生理学(器官的功能特点、重要指标的正常值等)、病理学(器官各种病理的征象和特点等)、医用物理学(力、电、光等物理因子的基本概念、定义、常用公式、计量单位等)以及生物力学、运动学、康复医学总论等。

(二)相关知识:包括临床医学(神经科、骨科、内科、外科)的相关知识(病因病理、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诊断学(常用检验项目正常值、影像学正常特征和常见病的异常特征)、常用仪器相关知识(仪器基本结构、原理、用电安全)等

(三)专业知识:包括康复评定(常用评定方法的概念、原理、目的、正常值、异常值的含义)、康复治疗学(常用治疗方法的概念、生物学效应、治疗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专科康复学(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常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的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常见技术故障和错误操作后果的分析和处理。

2

康复治疗师

中级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

3.

保健调理师

高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考试内容:职业道德、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解剖学、推拿、拔罐、灸疗、耳穴、足疗、踩跷、刮痧、敷贴、中医养颜美容、中医食疗、药浴、传统运动疗法等预防保健的操作技能。

 

4.

中医专长医师

高级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

考试内容:内服方药类考核内容包括: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医术内容及特点;与擅长治疗的病证范围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技能、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安全等。

外治技术类考核内容包括: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外治技术内容及特点;与其使用的外治技术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擅长治疗的病证诊断要点、外治技术操作要点、技术应用规范及安全风险防控方法或者措施等。

5

健康管理师

高级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技能培训中心

考试内容:、健康管理概论,营养学基础知识(7大营养素、各类食物营养、膳食指南、膳食平衡宝塔),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与卫生(食品、饮用水、化妆品),身体活动评价与干预(身体活动测量、运动处方) ,心理学概论(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中老年人心理问题与卫生、心理评估),预防医学概论(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流行病学、统计学、循证医学) ,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相关知识(临床医学、体格测量、常用检验指标临床意义、健康与疾病、药物知识、家庭医疗器械) ,中医学概论(中医哲学、中医基本特点、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辩证、中医体质辨识、中药学、中医养生预防与康复、常用保健中药、中医药膳) ,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 ,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与营销,健康信息收集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以上职业资格需要考试合格后方能获取。

4.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物理治疗岗位能力要求:

①知识方面:A.康复评估知识:熟悉康复科常见评定方法,根据疾病特点选择正确的评估工具和量表进行功能评定,掌握各种物理因子的特性和治疗作用。B.康复计划制定知识: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制定康复近期目标、长期目标,熟悉不同疾病预后状况。C.康复治疗知识:熟悉各种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D.安全治疗知识:掌握治疗过程中的防辐射、防电、防烧伤等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

②技能方面:A.康复评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残疾分类、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步态检查与分析、心肺功能测定、四肢功能评定、平衡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熟悉神经电生理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和精神残疾评定及感认知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等主要内容,学会常用评定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完成康复目标的制定B.康复治疗能力:掌握关节活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以及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等治疗方法,并能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C.治疗病历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D.治疗器械使用能力: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E.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F.其它相关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论文书写能力。

③素质方面: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组织管理能力。

2)作业治疗岗位能力要求:

①知识方面:A.作业评估知识:熟悉作业活动分析内容。通过活动分析准确获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生产能力和休闲能力等。B.作业治疗知识:掌握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评定方法、结果和预后的关系;治疗性作业活动的项目,选择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生产性作业活动的内容,选择生产性活动的原则,职业训练的原则和方法;环境改造的目的和具体的改造方法。C.安全治疗知识:掌握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护安全防范措施。

②能力方面:A.作业活动分析能力:通过活动分析、行为分析等准确获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生产能力和休闲能力等,充分收集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为作业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B.作业治疗能力:能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正确作业治疗方法。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训练方法,能够根据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性作业活动和生产性作业活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并提出改进治疗措施;能够完成家居环境改造和辅助具选用能力。C.治疗病历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D.治疗器械使用能力: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E.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F.其它相关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论文书写能力。

③素质方面: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组织管理能力。

3)言语治疗岗位能力要求:

①知识方面:掌握言语中枢相关的基本知识;构音器官和神经组成;掌握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分类知识。

②能力方面:能正确选择评估量表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分类,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能运用仪器和手法进行正确的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治疗病历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继续学习能力,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论文书写能力。

③素质方面: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组织管理能力。

4)社区康复岗位能力要求:

①知识方面:熟悉康复科常见评定方法,根据疾病特点选择正确的评估工具和量表进行功能评定;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制定康复近期目标、长期目标,熟悉不同疾病预后状况;熟悉各种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掌握治疗过程中的防辐射、防电、防烧伤等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

②技能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残疾分类、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平衡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掌握关节活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等治疗方法,并能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

③素质方面: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组织管理能力。

5)传统康复治疗岗位能力要求:

①知识方面:了解辩证施治、阴阳五行等中医相关基础;掌握经络、常见腧穴知识;常见老年病和保健的推拿知识;掌握点穴、拔罐、刮痧、艾灸等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②能力方面:能够掌握常见老年病和保健的点穴、推拿、艾灸、拔罐、刮痧等操作;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

③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守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真诚守信,救死扶伤,服务热情。身心健康,心明眼亮,博学强记,善于观察。

5.课程设置支撑职业能力情况

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三大部分,围绕岗位需求,以“够用、适用、足用”为原则,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试需要,有利于学生们顺利取得职业资格。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育与军事理论、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人际沟通、卫生法律法规。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中医学基础、人体形态与机能、临床医学概论。

3)专业技能课程模块

康复治疗基础、经络与腧穴、针法灸法学、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社区康复。

4)职业拓展模块

①专业选修课:康复护理、康复心理学、医古文。

②公共选修课:普通话、职业人文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弟子规、兵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中华诗歌之美、四大名著鉴赏、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专业论文写作等。

6.相关学校课程设置情况

1)相关院校课程设置调研结果

2)高职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分析各院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其教学计划做进一步统计整理五所相关学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2。可以看出,《中医基础理论》《康复医学概论》《生理学》《运动疗法技术》各学校都认可其重要性,5所学校都有开设。现代康复医学中重要的内容如《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有4家学校开设,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人体发育学》《人体解剖学》《诊断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特点,有侧重的开设,作为传统中医康复技术的针灸推拿技术的教授各学校是分别选取不同教材:《针法法学》《推拿学》《针灸推拿学》《推拿手法学》《经络腧穴学》《中医筋伤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等在各家学校都有体现,还有些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的专长,开设了《中医美容》和《小儿推拿》等课程(见表2)。

2  五所院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名称

开设学校数

总学时平均数

理论课平均数

实训课平均数

中医基础理论

5

65.20

53.60

11.60

康复医学概论

5

84.80

56.00

28.80

生理学

5

79.00

38.00

38.00

运动治疗技术

5

80.20

42.00

36.40

作业治疗技术

4

62.75

32.00

28.50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4

70.50

40.00

29.00

言语治疗技术

4

64.50

37.50

26.00

针灸治疗学

3

37.33

18.67

8.00

人体解剖学

3

39.33

35.33

4.00

人体发育学

3

44.33

38.67

5.67

病理学

3

30.67

25.33

5.33

中医诊断学

3

50.67

40.00

10.67

康复心理学

3

44.00

27.33

16.67

诊断学

3

66.67

48.67

18.00

基础医学概要

3

77.67

46.67

28.00

人体解剖与组胚学

2

51.00

40.00

11.00

运动医学

2

52.00

38.00

14.00

中医药膳学

2

28.00

22.00

6.00

运动学基础

2

45.50

34.00

11.50

疾病康复

2

96.00

51.00

45.00

神经病学

2

58.00

37.00

21.00

中医养生康复学

2

50.00

45.00

5.00

假肢与矫形器学

2

70.00

52.00

18.00

针法灸法学

2

71.00

43.00

28.00

推拿学

2

60.00

34.00

26.00

中医保健技术

2

105.00

51.00

54.00

中医未病学

2

85.00

65.00

20.00

营养与饮食保健

2

92.00

47.00

30.00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1

32.00

22.00

10.00

药理学

1

32.00

24.00

8.00

康复评定技术

1

32.00

28.00

4.00

针灸推拿学

1

96.00

56.00

40.00

临床医学概论

1

108.00

74.00

34.00

推拿手法学

1

36.00

18.00

18.00

经络腧穴学

1

36.00

18.00

18.00

康复治疗基础

1

72.00

72.00

0.00

中医筋伤学

1

36.00

18.00

18.00

社区康复

1

35.00

30.00

5.00

传统运动健身技术

1

28.00

0

28.00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

1

66.00

50.00

16.00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1

48.00

30.00

18.00

传统养生保健功法

1

32.00

20.00

12.00

中医临床医学(内、妇、儿)

1

80.00

50.00

30.00

中药方剂学

1

48.00

30.00

18.00

健康管理技术

1

48.00

30.00

18.00

临床康复学

1

32.00

26.00

6.00

生物化学

1

16.00

10.00

6.00

临床疾病概要

1

102.00

66.00

36.00

中医美容技术

1

40.00

28.00

9.00

小儿推拿

1

36.00

22.00

14.00

7.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专业自201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生,目前尚无毕业生就业。

三、分析与建议

(一)调研资料分析

1.问卷调查共计108个单位,其中企业单位19单位2次,事业单位129单位1次,中外合资企业2单位1次,民营企业14单位1次;答卷单位需要高职高专及以下学历的单位计117单位1次,占67.24%,适合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应聘。

2.实地考察调研结果

医院

部门

床位

工作人员

面积

医师

治疗师

护士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2

9

5

6

500-1000

潍坊市中医院

骨伤康复科

15

4

10

13

1000-2000

脑病康复科

30

7

20

10

>2000

潍坊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15

6

12

8

1000-2000

临朐县中医院

康复医学科

60

8

14

2

500-1000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康复科

 

35

>3000

(二)调研结论

调研结果显示:在调研的所有单位都对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有不同数量的需求,从临床方面反映了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大背景对康复治疗人才的需求。大多医院尚未达到国家2011卫生部印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号)的标准要求,有继续增加床位、扩大规模的趋势。因此,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生们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问卷中关于在校生应着重加强的能力培养,按需求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操作技能、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吃苦耐劳、创新能力,其中“操作技能”要求最强烈。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中提到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吻合。我们今后在安排专业课程的时候可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学生们的临床认识实习机会,合理安排实习科室。

(三)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实行必、选修课制度,既满足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也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体现了一专多能,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除取得本专业毕业证书之外,同时提供了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多种等级资格证书考试,并提供相关技师职业资格考证机会,为学生就业及适应市场需求增加了竞争力;继续开展、巩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根据按师生比1:16配备专业教师的要求,特申请2019年引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2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使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更新。重点培养1-2名本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安排他们参加全国或省内康复治疗专业培训班;同时,加大专业内部培训,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安排系列专题讲座;制订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配带教老师制度和实训室工作制度;另外,通过教师互相听课、骨干教师公开课、教学研讨等途径进行示范,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组织本专业骨干教师和临床专家编写或修订本专业课程标准、专业理论教材、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同时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对教材进行及时修改。

3.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根据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做好设备采购的计划及计划的论证。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一个针灸推拿实训室、一个中医实训室、另外保证康复评定技术(关节活动度测量器、握力计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红外线灯、紫外线灯、高中低频治疗仪、蜡疗箱、微波治疗仪等)、运动治疗技术(肌力训练器械、平衡杠、轮椅、各型助行器、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巴氏球、直立床)、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中医针灸模型等)、作业治疗技术(磨沙板、滚筒、插棒、插板)、及言语治疗技术(相关卡片和图片)、言语功能评定仪的技能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在资金投入增加的情况下,考虑进一步配备假肢和矫形器制作、步态分析仪等。

建立和完善康复实训中心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注重实训中心的人文和专业环境的体现。加强实训中心管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附件1

 

2-1《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新视野英语教程

(二)课程性质:必修课

(三)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四)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五)计划学时:68学时

(六)学分:4

(七)适用层次及专业:三年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

(八)开设学期:第1-2学期

(九)所属系部:公共基础部

(十)编制教研室:外语教研室

(十一)编制者: 刘莹

二、课程性质、定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三年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是根据教育部教育司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安排,以英语语言知识与交际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出“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理念

(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贯彻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体现以应用为本,听、说、读、写、译多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系。

(二)通过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求知、探索与实践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为英语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高职英语教学所要求掌握的核心词汇与常用表达。

    2.掌握常见的日常交际功能和情景。

    3.阅读和翻译一般题材的文字资料。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

    2.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3.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

    4.能完成一般性的写作任务,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能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能在翻译中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3.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学期( Book One )

(一)课程内容设置

序号

教学单元(项目)内容

学时

1

Unit 1  Going to College 

6

2

Unit2  Learning English: Som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6

3

Unit 3  Learn a lesson from unusual stories

6

4

Unit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

5

Unit 5  I love this game!

6

6

CET-4  Analyses

2

 

(二)教学单元(项目)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

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Unit 1 Going to

Colleg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How to Be Cool at Colleg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Hi, Im New Her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Filling in Registration Form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3.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2

Unit 2  Learning English: Som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6

1.Text A: If You Dont Make Mistakes, You Wont Learn!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 Text B: How to Learn English from Movie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a Business Card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3.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3

Unit 3 Learning a Lesson from Unusual Storie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 Text A: Wealth, Success or Lov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Silly Mr. Smith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Notes (1)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3.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4

Unit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 Text A: Even in Real Life There Were Screens Between U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Five Modern Times-Savers That Really Aren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Notes (2)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3.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5

 

Unit 5 I Love This Gam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A Winning Personalit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 Text B: Michael Jordan and M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Address Format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3.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6

CET-4 Analysis

Practice of CET-4 reading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assage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1.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2.Can understand passages correctly.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Example and Analysis

2

 


第二学期( Book One )

(一)课程内容设置

序号

教学单元(项目)内容

学时

1

Unit 6  Celebration of holidays

6

2

Unit 7  Social Activities on Campus

6

3

Unit 8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6

4

Unit 9  New Jobs Today

6

5

Unit 10 Gender Difference

6

6

CET-4 Analysis

6

(二)教学单元(项目)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

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Unit 6 Celebration of Holiday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Happy New Year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Christmas Tradition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Personal Letters (1)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3.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2

Unit 7 Social Activities on Campu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Meeting New people on Campu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Silence on the Cour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Personal Letters (2)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3.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3

Uit 8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Body Language in Daily Us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Using Gestures to Communicat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Telephone Messag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3.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4

Unit 9 New Jobs Today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 Text A: Low on cash? Try Paris for a Holida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 Text B: Mystery Customers Are Everywher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Cards for Different Occasion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5

Unit 10 Gender Differenc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ord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 Text A: Why Do Girls and Boys Learn Differentl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Different Ways of Talking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Signs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6

CET-4

Analyses

Brief introduction of CET-4 and testing skill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catch the main idea of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Test Skill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assages.

2. 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1.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2. Can understand passages correctly.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Test skills on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知识要求

1. Master the writing skills.

2. Master the translation skills.

能力要求

1. Can translate passages correctly.

2. Can write compositions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素质要求

To o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资料查阅及常规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布置任务型作业,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在实际教学中,应强调教学整体性,将精读、泛读和扩展阅读融为一体,把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围绕着同一主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评价方法

1.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将日常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

2.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单元测试、考勤等。

(三)教学条件

1.优良的师资队伍: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应具有英语专业学士或硕士学位,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较强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身心健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能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2.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有语音实验室,教室中配备多媒体等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和设备。

3.丰富的图书、影像资料:购买学生所需要的各种图书、影像等学习资料,为学生课后自学和查阅资料做好保障。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适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所需求。

2.有助于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适合该校学生的校本教材作为补充。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并利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开发校园网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附件2

《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Going to College

以发展、前进的眼光看待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学习理念

2

Learning English: Som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补充时政中英文对照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多维、敏锐、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

3

Learn a lesson from unusual stories

“工匠精神”

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价值引领需强调“工匠精神”。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工匠精神”是根本。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patriotism

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I love this game!

引入名人案例进行人生观培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

Celebration of holidays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强调坚定“四个自信”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

7

Social Activities on Campus

引入教学案例进行价值观树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思考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8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integrity、友善friendship

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

New Jobs Today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Dedication

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

Gender Difference

补充时事政治、思政元素词汇表达

学习西方文化理念获得国际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客观地比较和分析中西文化共性和差异,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髓,建立文化自信培养中国情怀。

11

CET-4 Analysis

补充关于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官媒和外媒的相关报道和新闻听力材料

分析讨论,把握时事新闻,适时进行思政教育。留意和积累文化背景,感受不同文化视角下新闻报道的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附件3

2-2《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基础部

(六)编制教研室:解剖教研室

(七)编制者:刘昱莹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医学的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阐述正常人体形态与结构的科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岗位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康复保健基本理论为基础,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中医康复保健行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能胜任康复、保健和医疗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中医康复专门人才。人体形态与结构是专业课程的奠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及重要器官的位置,大体及微细形态结构。更好的理解解剖学知识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形态与结构的基本结构名词,人体的组成。

2.掌握各系统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及功能意义

3.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影响,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进行专业操作。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在观察标本和解剖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的学习医学课程的方法和能力

2.学会使用解剖学基本概念与医师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疾病病情、进行健康指导

3.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4.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促进职业发展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96学时。

五、课程学分

6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课程

认知

1.解剖学与组织学的简要介绍及历史

2.人体的基本构成

3.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术语,轴及面

4. 我国近年来在解剖领域的重要贡献

5.解剖标本的获得

知识要求

1.掌握人体的构成,解剖学姿势,解剖学中常用术语及轴和面

2.了解解剖学及组织学的历史

能力要求

1.能够描述轴及面存在的意义

2.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素质要求

1.通过了解解剖学及组织学的历史及发展,对医学产生敬畏及热爱

2.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的意识

1.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人体产生兴趣,并通过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构造,同时掌握在解剖课程中特定的描述方式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

3.搜集我国近几年在解剖领域做出的最新研究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案例展示给学生标本的获得过程,增加学生对人体标本的敬畏感

2

2

基本

组织

1.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实验课课前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软骨的类型;血细胞的特点及主要功能;神经元的结构

2.熟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特点;疏松结缔组织细胞及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特点;骨密质结构

能力要求

1.能够说出不同组织的区别

2.能够说出某一器官最具有特征的组织是什么

素质要求

1.具有爱护显微镜及教学切片的意识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组织,让学生通过图片区别不同的组织,进而使学生对各个组织的特点印象深刻

2.通过实验手段,让学生在显微镜下寻找器官切片中存在的组织类型,使学生对组织的特点有个较深的印象

3.实验前向学生展示切片的制作过程及要求,让学生了解每一样实验用品的来之不易,增加对切片和显微镜的爱护意识

6

3

运动

系统

1.

2.骨连结

3.骨骼肌

4.实验课课前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骨的构造,主要骨的名称、位置及结构特点;全身重要关节的构成;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2.了解骨的分类;骨骼肌的分类

能力要求

1.能够利用骨的体表标志解决某些问题

2.能够知道在对人体进行肌内注射时,在何处注射,注射的是哪块肌肉

素质要求

1.具有尊重生命的意识

2.具有科学的服务理念

3.具有对尸体标本的尊重意识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系统的图片,结合实验室内运动系统的标本和模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全身骨的名称及主要骨的结构特点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关节的讲述,是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

3.亲身示范寻找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10

4

消化

系统

1.消化管

2.消化腺

3.腹膜

4.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位置;消化管的组成及各部分连接关系;人体两大消化腺的位置

2.熟悉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人体两大消化腺的形态

3.了解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腹膜的定义,腹膜形成的结构

能力要求

1.能够指出活体消化管及消化腺的大体位置及分布

2.能够初步预测腹部疼痛部位可能是由哪些器官病变引起的

素质要求

1.具有尊重生命,尊重和爱护教学标本的意识

2.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图片

2.通过显微镜观察器官切片,理解掌握器官的微细构造

3.学生参与寻找消化系统某些器官的体表投影

4.通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病人

8

5

呼吸

系统

1.呼吸道

2.

3.胸膜与纵隔

4.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肺的位置和形态

2.熟悉纵隔的概念和分部

3.了解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能力要求

1.能够在人体发生呼吸系统突发事件时做出恰当的抢救措施

2.能够在体表找出胸膜腔穿刺的部位

素质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实践的积累

2.具有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意识

3.学会团队合作

1.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呼吸系统的图片

2.学生参与寻找呼吸系统的体表标志

3.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观察气管,支气管及肺的微细结构

8

6

泌尿

系统

1.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5.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肾的位置、形态;输尿管的狭窄;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

2.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膀胱的形态;女性尿道的特点

能力要求

1.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由泌尿系统病变引起腰痛的位置及原因

2.能够解释为什么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机会多于男性

素质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实践的积累

2.具有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意识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图片

2.学生参与寻找器官的体表投影

3.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观察肾及膀胱黏膜的微细结构

4.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病人隐私

10

7

生殖

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

2.女性生殖系统

3.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前列腺的位置和形态;掌握卵巢、子宫的形态、位置;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及分部

2.熟悉输精管的分部;子宫的毗邻及固定装置

能力要求

1.能够阐述精子与卵细胞的发育过程

2.能够说明男性、女性避孕的原理及途径

素质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团队合作意识,正视科学

2.具有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意识

3.具有尊重隐私的素质

1.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图片

2.学生参与寻找某些器官的体表投影

3.在显微镜下观察男性、女性内生殖器的微细结构

8

8

脉管

系统

1.

2.血管

3.淋巴管

4.国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扶持政策

5.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血液循环途径,心腔的结构;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及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形态、位置;体循环动脉的走向及分布;体循环静脉的走向及分布;胸导管的组成,走行及汇入的部位

2.熟悉心的位置、心包的组成;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导管的名称及收纳范围

能力要求

1.能够描述输液时,药液从输注部位到达病灶部位经过的结构

2.能够意识到窦房结作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重要性

3.能够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变部位及会引起何种严重后果

素质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实践的积累

2.具有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意识

1.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引申巩固-提升素质”为设计思路,辅以图片、视频动画,让学生掌握脉管系统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本知识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2.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壁的微细结构

3.通过先心病国家政策的导入,让学生增加对时政的了解,增添爱国情怀

2

9

免疫

系统

1.淋巴器官

2.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要求

了解淋巴结的形态,全身各部淋巴结的名称、位置

能力要求

1.能够描述淋巴结在癌细胞的转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2.能够知道浅表淋巴结的触摸部位及方式

素质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实践的积累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通过课堂学习,感受免疫在临床医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热爱医学基础学的观念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淋巴器官的形态及构造

2.学生参与触摸体表淋巴结

3.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结,脾等淋巴器官的微细结构

4.将免疫系统结构与全民健康结合,提高学生的健康中国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

10

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

2.甲状旁腺

3.肾上腺

4.垂体

5.松果体

6.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甲状腺的位置、结构及功能;掌握肾上腺的微细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2.熟悉甲状旁腺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3.熟悉垂体的结构级分泌的激素

能力要求

1.能够分辨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最大的不同之处

2.能够推测某种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引起的症状与体征

素质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实践的积累

2.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恪守职业操守,尊重病人隐私

3.具有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意识

1.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引申巩固-提升素质”为设计思路,辅以图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内分泌系统存在的重要性

2.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搜集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学以及自我思考能力

4

11

感觉

器官

1.视器

2.前庭蜗器

3.皮肤

4.护理工作的基本角色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眼球壁外、中、内膜的形态、结构;鼓膜的位置、形态

2.熟悉眼睑、结膜的形态与结构

3.了解外耳、中耳、内耳的分部及结构

4.掌握皮肤的分层

能力要求

1.能够完整的描述从光线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能够描述声波形成听觉的过程

3.能够区别在进行皮内注射与皮下注射分别注射到皮肤的哪层结构,分别用于何种物质的注射

素质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实践的积累。

2.具有科学、细致的服务理念

3.具有做好健康教育者角色的意识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眼及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参与寻找眼球壁的可视结构及眼球外肌对眼球运动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

3.通过模型演示眼及耳的内部构造

8

12

神经

系统

1.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常用的神经术语

2.中枢神经系统

3.周围神经系统

4.传导通路

5.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6.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脑的分部与外形;脊髓的位置、外形;脑脊液循环的途径

2.熟悉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的位置;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的组成及特点;熟悉神经冲动传导所经过的结构;脑和脊髓被膜的分布

3.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能力要求

4.能够初步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成因及后果

1.通过临床表现初步推断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

2.能够阐述临床上进行麻醉及穿刺选择的部位及原因

素质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实践的积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

3.具有尊重生命及尊重患者的意识

1.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引申巩固-提升素质”为设计思路,辅以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对整个人体的重要性

2.利用实物及模型,形象的讲述脑与脊髓的位置及各部分的位置关系

3.结合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要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12

13

人体胚胎发育的过程

1.生殖细胞与受精

2.卵裂和胚泡形成

3.植入与二胚层形成

4.三胚层形成与分化

5.胚体外形建立

6.胎膜与胎盘

7.双胎、多胎和联胎

8.先天性畸形与致畸因素

9.实验课课前教育

10.感恩父母

知识要求

1.掌握胚泡的结构;受精的位置、条件、意义;植入的概念、部位;掌握蜕膜的分部

2.熟悉胎膜的种类及作用;熟悉胎儿血液循环

3.了解致畸因素及致畸敏感期

能力要求

1.能够发现生命的神奇,知道你从何而来

2.胎儿发育过程是脆弱的,能够帮助身边的人躲避致畸因素

3.能够阐述双胞胎形成的几种可能性

素质要求

尊重生命,深刻了解生命来到世间的不易

 

1.通过视频再现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

2.实验室观察不同月份的胚胎。

3.实验室观察不同缺陷的胚胎

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理论课:在理论授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解剖模型及标本图片,将多种教学素材融于一体,实现“立体化教材”,结合提问法和讨论法,使难以理解的人体复杂结构尽量的形象化,实体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实验课:充分发挥解剖实验室的优势,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的学习有立体感和透视感,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方法

成绩评定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由平日表现成绩、实训考核成绩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采用期末笔试成绩。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组织实施,以笔试形式进行。

实训考核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根据实验实训态度、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实验实训报告成绩、实验实训单项考核打分,实训考核要求成绩达到90分以上,未达标者要求继续练习,给予补考机会,直到过关,每补考一次作适当的减分处理,要求人人达标。开学初就制定在学期授课计划上,由各任课教师及实验带教老师在教学中逐项实施。在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结束后,根据每个实验实训项目考核的成绩进行平均,得到该学生该门课程实验实训的成绩,与理论成绩并列记入学生成绩单。

平时成绩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随堂测验、提问、作业、考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人文素养等情况打分

 

分类

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技能考核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实验实训态度

实验实训

报告成绩

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及考核

综合指标

项目

课堂表现

实践技能

期末考试

100%

20%

30%

50%

(三)教学条件

1.学校网络教学条件成熟,学生可以随时使用网络进行学习。

2.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包括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同步复习思考题及按各章节教学进度书写的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教学用的CAI课件等。

3.发挥解剖实验室的优势,充分利用陈列室藏有人体各系统的陈列标本、塑化标本、人体断层标本和实验室的解剖模型等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人体形态与结构教学要体现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特点,应树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课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中医康复技术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成员完成了五年一贯制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体形态与结构》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课件、实践指南、教学视频、说课录像等资料,并已网上运行。承诺一年内教学录像全部上网。

2.硬件环境:学校新建主校区,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教室和实训室均按内装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网覆盖范围广,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条件。图书馆有大量的藏书、电子图书系统、中文期刊全文检索系统,学生科在校园网查询并下载所需资料和文章。满足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及自学使用。

3.解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建有尸体库,尸体解剖间,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尸体的解剖;巨资引进3D数字化解剖教学平台和智能纳米触控虚拟尸体解剖系统。



附件4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课程认知

1.爱国主义教育

2.人体结构标本的来源与制作

1. 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讲授我国近年来在尖端医学科学领域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人体结构标本的来源与制作教育使学生建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尊重尸体标本,培养良好的人格

2

基本组织

实验课课前教育

通过实验课课前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切片标本

3

运动系统

实验课课前教育

通过实验课课前教育使学生建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尊重尸体标本,培养良好的人格

4

消化系统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病人隐私,时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5

呼吸系统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在对待病人时更加有耐心,细致入微

6

泌尿系统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病人隐私,时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7

生殖系统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生殖系统时学会尊重病人隐私,具有认真、专业的工作态度

8

脉管系统

1.国家政策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国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扶持政策的导入,让学生增加对时政的了解,增加爱国情怀

9

免疫系统

爱国主义教育

将免疫系统结构与全民健康结合,提高学生的健康中国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10

内分泌系统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病人隐私,时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11

感觉器官

护理工作的基本角色教育

具有做好健康教育者角色的意识

12

神经系统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病人隐私,时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13

人体胚胎发育的过程

1.实验课课前教育

2.感恩父母

1. 通过实验课课前教育使学生建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尊重尸体标本,培养良好的人格

2. 让学生深刻体会生命来到世间的不易,学会敬畏生命,感恩父母


附件5

2-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内科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谢丽、汤淑红、李敏、马文宝、闫瑞霞、朱小娟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根据三年制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康复治疗士岗位工作特点,参照康复治疗士任职资格要求及康复治疗士资格考试要求而设,是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临床医学概论是对临床医学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概括性描述的专业基础课,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健康指导,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完成康复治疗工作所必须的重要课程,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同步课程包括康复评定技术等,后续课程包括运动治疗技术、疾病康复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身体各部位的检查,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

3.了解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与病人进行充分、有效、良好的沟通,获得所需的健康资料

2.能对常见疾病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

3.能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

参考

课时

1

临床资料采集

1.问诊与常见症状

2.体格检查

3.常用实验室检查

4.常用器械检查

知识要求

1.掌握全身部位的体格检查方法及内容,常用器械检查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2.熟悉问诊的主要内容

3.了解实验室检查的内容

能力要求

1.能为病人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

2.能为病人描记心电图

3.能简单分析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全身体格检查、心电图描记、血糖检测及简单分析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

10

2

内科及传染性疾病概要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慢性呼吸衰竭

4.支气管哮喘

5.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知识要求

1. 掌握呼吸系统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病因、辅助检查

3. 了解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4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原发性高血压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心力衰竭

4.心律失常

5.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知识要求

1. 掌握循环系统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病因、辅助检查

3. 了解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6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胃炎

2.消化性溃疡

3.肝硬化

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知识要求

1. 掌握消化系统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病因、辅助检查

3. 了解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尿路感染

2.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衰竭

知识要求

1. 掌握泌尿系统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病因、辅助检查

3. 了解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五、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1.缺铁性贫血

2.急性白血病

知识要求

1. 掌握血液系统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病因、辅助检查

3. 了解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六、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糖尿病

 

知识要求

1. 掌握内分泌系统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病因、辅助检查

3. 了解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4

七、神经系统疾病

1.急性脑血管病

2.癫痫

知识要求

1. 掌握神经系统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病因、辅助检查

3. 了解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6

八、传染病

1.肺结核

2.艾滋病

3.病毒性肝炎

知识要求

1. 掌握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

3.了解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为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病人做好影像学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3

外科疾病概要

一、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知识要求

1.掌握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熟悉肺癌的辅助检查

3.了解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防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二、消化系统疾病

1.急性阑尾炎

2.消化系统肿瘤

3.胆道蛔虫病

4.肠梗阻

5.胆石症与急性胆囊炎

知识要求

1.掌握急性阑尾炎、消化系统肿瘤、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胆石症与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阑尾炎、消化系统肿瘤、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胆石症与急性胆囊炎的辅助检查

3.了解急性阑尾炎、消化系统肿瘤、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胆石症与急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防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6

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尿石症

知识要求

1.掌握尿石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熟悉尿石症的辅助检查

3.了解尿石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防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四、运动系统疾病

1.骨折

2.颈、腰椎病

知识要求

1.掌握骨折、颈腰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熟悉骨折、颈腰椎病的辅助检查

3.了解骨折、颈腰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防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4

4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1.有机磷农药中毒

2.一氧化碳中毒

知识要求

1.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熟悉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辅助检查

3.了解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防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辅助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5

外科创伤急救

1.颅脑损伤

2.胸部损伤

3.腹部损伤

4.泌尿系统损伤

知识要求

1.掌握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熟悉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的辅助检查

3.了解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病因和发病机制、预防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6

6

妇产科医学概要

一、生殖道疾病

1.盆腔炎

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围绝经期综合征

知识要求

1.掌握盆腔炎、无排卵性功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2.熟悉功血的分类和性激素使用的注意事项,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功血病因、病理及围绝经期相关概念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4

二、产科

1.正常分娩

2.围生医学与母乳喂养

知识要求

1.掌握先兆临产、临产的诊断和产程分期,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掌握围生期保健的目的和内容,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

2.熟悉分娩的相关概念及影响分娩的因素,熟悉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3.了解枕先露的分娩机制,了解围生医学的概述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7

儿科医学概要

1.小儿支气管肺炎

2.百日咳

3.麻疹

4.先天性心脏病

5.小儿腹泻

6.细菌性痢疾

7.维生素D缺乏

8.病毒性脑膜炎

9.化脓性脑膜炎

 

知识要求

1.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百日咳、麻疹、先天性心脏病、腹泻、细菌性痢疾、维生素D缺乏、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3.了解病因、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病情判断初步应做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案例等为载体设计课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占70%,熟悉占20%,了解占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易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身体评估(胸部检查)及心电图描记。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士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结。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与教学医院联网,医院的实时场景在课堂中展现,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临床医学概论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国康复医学会http://www.carm.org.cn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士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康复治疗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进行编制的


6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健康管理学的意义

淬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敬业精神

在介绍临床医学的现状与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注重敬业精神的培养

2

体格检查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团队合作,保护患者隐私

进行体格检查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保护患者隐私

3

心电图检查实践

淬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钻研精神

心电图的操作基础上,对常见异常心电图能够甄别,并联系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

慢性呼吸衰竭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团队合作精神

对病人的服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肺结核

关心关爱患者,培养爱国情怀

国家为结核病人提供相应免费药物,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6

艾滋病

培养道德观和人文关怀精神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宽容待人,尊重患者隐私

7

原发性高血压

促发学习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高血压新药很多,通过介绍不断涌现的新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以促发学习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8

病毒性肝炎

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

病毒性肝炎是常见传染性疾病,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

9

原发性肝癌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爱伤意识

对于癌症病人的健康指导,尤其注意心理指导,培养爱伤意识

10

维生素D缺乏病

关爱下一代

维生素D缺乏病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让学生了解儿童健康,关爱下一代

11

糖尿病

淬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创新精神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是基本, 如何进行饮食搭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

有机磷农药中毒

珍爱生命

结合喝农药自杀的临床案例,教导学生珍爱生命


附件7

2-4《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殷华、董淑雯、贾珍珍、王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医学基础》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与机能、康复治疗基础等,后续课程包括临床医学概论、康复评定技术、经络腧穴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推拿手法学、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推拿治疗学、针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康复工程技术、疾病康复、社区康复等,最后去医院跟岗实习。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思想政治内容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藏象的基本概念,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生理关系,六腑的生理功能;精、气、血、津液的概念及功能,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瘀血的致病特点;面部五种病色的特征及主病,常见病态舌象的特征及主病,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常见证型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养生的概念,治未病的内容,常见治则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标本缓急、正治发与反治发的应用规律。

2.熟悉“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五行的特征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脏腑之间的关系;血的生成、运行及其与脏腑的关系;疠气的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生与内外环境的关系;望神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望舌及切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养生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体质的概念及特点,体质九分法的基本内容。

3.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概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各脏腑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中的作用;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内生“五邪”的病机;望形体、望形态、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的临床意义,闻诊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卫气营血辨证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养生预防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2.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

3.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4.具有熟练运用四诊知识和方法、技术接诊病人的能力。

5.具备熟练综合处理病情资料的能力。

6.能熟练运用常用辨证方法和技巧,进行辨证的能力,包括证候分析、病机归纳,提出诊断依据与证型诊断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

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绪论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知识要求

1.掌握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实质

2.熟悉“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

3.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概况及《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在中医学上的地位和价值

能力要求

能初步运用中医学的基本观点思考和分析医学问题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2

2

阴阳学说

1.阴阳学说

2.五行学说

知识要求

1.掌握阴阳、五行的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熟悉阴阳、五行的特征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3.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能力要求

1能初步应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说明和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2能够划分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为中医康复等工作奠定基础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2.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正确对待和分析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小组讨论法

6

3

藏象

1五脏

2六腑

3.奇恒之府

4.脏腑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生理关系;六腑的生理功能

2熟悉脏腑之间的关系

3.了解各脏腑功能失调出现的常见病理变化

能力要求

1.具备初步运用藏象学说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的能力

2.能够区别中医五脏、六腑与临床医学脏腑的区别

3.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有关中医的健康教育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小组讨论法

10

 4

精、气、血、津液

 

1.

2.

3.

4.津液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求

1.掌握精、气、血、津液

的概念及功能;气与血之间的关系;营气与卫气的异同

2.熟悉血的生成、运行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3.了解各脏腑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中的作用

能力要求

1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相关的人体生命现象

2能够培养中国传统医学思维;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为中医康复等工作奠定基础

素质要求

1.具有依法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素质

2.培养学习中医的兴趣,正确理解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小组讨论法

4

5

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

3.奇经八脉

4.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经络和腧穴的概念,十二经的走向、流注次序、衔接规律,腧穴的分类、主治作用,特定穴的组成,腧穴的定位方法,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方法。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特点

能力要求

1在人体上划出经脉循行路线,详细指出腧穴定位

2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划经,点穴;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安排合适的康复环境,为中医康复等工作奠定基础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医学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4

6

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知识要求

1.掌握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痰饮、淤血等病因的概念和治病特点;发病基本原理、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基本病机

2.熟悉疠气的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生与内外环境的关系

3.了解外伤、虫兽伤、先天因素等病因;内生“五邪”的病机

能力要求

1.能够理解祖国传统医学各种病因的含义

2能够培养中国传统医学思维;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为中医康复等工作奠定基础

素质要求

1.具有依法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素质

2.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小组讨论法

8

7

四诊

1.望诊

2.闻诊

3.问诊

4.切诊 

 

知识要求

1.掌握面部五种病色的特征及主病;常见病态舌象的特征及主病;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望神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望舌及切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3.了解望形体、望形态、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的临床意义;闻诊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能力要求

1.具有四诊基本理论,能进行四诊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安排合适的中国传统医学诊疗环境

2.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帮助和指导进行中医治疗

素质要求

1.具有依法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素质

2.培养学习中医的兴趣,正确理解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16

8

辨证

 

1.八纲辨证

2.脏腑辨证

3.气血津液辨证

4.卫气营血辨证

知识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常见证型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2.熟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3.了解卫气营血辨证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能力要求

1.具有辨证基本理论,能进行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安排合适的中国传统医学诊疗环境

2.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帮助和指导进行中医治疗

素质要求

1.具有依法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素质

2.树立中医的整体观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小组讨论法

16

9

养生与防治原则

1.养生

2.体质

3.预防

4.治则

知识要求

1.掌握养生的概念;治未病的内容;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则的概念和进本内容;标本缓急、正治法与反治法的应用规律

2.熟悉养生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体质的概念及特点;体质九分法的基本内容

3.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基本治法之“八法”

能力要求

1.具有养生基本理论,能熟悉日常饮食种类的寒热温凉类别;能安排合适的中国传统医学诊疗环境

2.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中医饮食疗法

素质要求

培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风尚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小组讨论法

6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舌诊、脉诊、病案分析等,随机抽取一项。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页http://www.cacm.org.cn/coboportal/portal/zhzyyxhw.page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8

《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科学史上的奇迹

追溯历史,用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教育当代大学生,利用中医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的信念。

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天人合一”与“以和为贵”

尊重人并珍视人的整体性与社会性;汲取中医文化的和谐思想,为构建新型人际关系与和谐校园提供借鉴。

3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了解中医文明的灿烂辉煌与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刻认知其对中医学发展的价值。

4

经络学说

 

医乃仁术

 

运用中医文化的“仁术”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有他人意识,善于换位思考。

5

 

藏象学说

工匠精神铸就大医精诚—古今名医医德修养

弘扬“尊长爱幼”“成人之美”“济困扶危”“患难以共”等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责任心。

6

病因病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通过人体矛盾领悟世界之变, 结合时事政治分析中医病机、学习中医治则,以“小我”之力,筑“大国”之华。

7

体质

全民健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8

养生与防治原则

习近平谈中医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养学生具备献身中医药事业和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传统中医讲求的大医仁爱之心。

9

四诊(一)

感动中国的梁益建医生

培养学生具有耐心耐力与调适情绪、压力的能力;具有责任心;具备深厚的品行修养,要有大爱精神,海纳百川的胸襟。

10

四诊(二)

先器识后文艺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善于与医护、医技人员沟通、协作;具有正确的中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职业道德,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1

辨证(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培养学生不断追求卓越与自我实现。

12

辨证(二)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引领学生坚守专业信仰,夯实专业技能,严守职业道德,强化专业服务,具有自律能力、守时、守约,以及重视个人仪态仪表等良好的习惯。


附件9

2-5  《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四)开设学期: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曹海波、董玉泉、尹学磊、周斌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治疗基础》是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及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要求而设。本教材是从专科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出发,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岗位所要求的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容,使课程和教材更加符合基层康复治疗岗位工作的实践的要求,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与结构、基础医学概要、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等,同步课程包括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疾病康复、社区康复、康复心理、社区康复等,后续课程为跟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内容、地位、作用、强调了残疾概念、功能障碍及康复伦理法规;人体正常发育特点和规律

2.熟悉康复机构设置和常用设备、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因素和相关疾病

3.了解康复医学的流程、工作方式、康复治疗学的地位和作用;人体发育发展简史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康复医学基本理论;

2.能安排适合的康复医学诊疗和环境;

3.能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康复服务和开展健有关康复的健康教育;

4.能独自规范地完成康复机构常用设备的操作;

5.能配合康复医师完成康复病人的治疗;

6.能应对复杂的临床环境

7.能熟练运用多种人际沟通技巧与不同人群恰当、准确、有效地沟通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6学时。

五、课程学分

  2 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绪论

1.基本概念 

2.康复医学发展史

3.康复医学的内容

知识要求

1.熟悉康复、医学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区别和关联;康复医学发展基础。

2.掌握康复的定义、对象;全面康复的含义、内容;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及注意内容。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史;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能力要求

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对象的健康问题、康复治疗师的角色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2

2

康复医学的地位和作用

1.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史中的地位

2.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3.康复医学的价值

4.康复治疗学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医学的价值;康复治疗学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3了解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护患沟通,并掌握心理护理的技能

2能正确运用护理伦理理论分析和解决护患关系问题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掌握康复医学的地位和作用、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康复医学的价值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4

3

残疾学

1基本概念

2残疾原因

3.残疾分类

4.残疾预防

5.残疾相关的政策法规

知识要求

1掌握残疾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分类ICICHICFICIDH、与ICF的异同点。

2熟悉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致残原因、致残预防措施、残疾与康复治疗的关系;我国残疾人分类标准以及残疾相关的政策法规

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护理伦理学原则、规范和范畴分析临床出现的问题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掌握残疾学概念、康复对象的致残原因、残疾预防、政策法规,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4

 4

功能障碍

 

1.残损、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

2.功能障碍的评定

3.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知识要求

1掌握功能障碍评定包括的内容;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基本原则

2熟悉理解残损、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

3了解常见病损的ICF体系评定

能力要求

1能够熟练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日常的卫生纠纷与医患矛盾

素质要求

1具有依法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素质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掌握功能障碍评定、康复对象的治疗,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2

5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和流程

1.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

2.康复医学的工作方法

3.康复工作流程

4.康复评定结局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康复的特点、内容、目标和原则;康复工作的主要方式----康复协作组

2.熟悉机构康复的组织形式;康复工作流程

3.了解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职责:康复结局评定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护患关系伦理规范分析护患关系问题

素质要求

1.具有尊重患者,为患者负责,自觉为患者维权的意识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掌握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和流程,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2

6

康复伦理问题

 

1.历史和发展

2.临床康复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3.政策、法规问题

4.康复专业职责

5.宣传和教育 

 

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及注意研究内容;康复医学伦理的特点

2.熟悉临床康复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如何选择患者;医患关系;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专业团队的协调与配合;家庭成员的作用与职责;康复治疗种植

3.了解有关康复的国内政策法规;康复宣传和教育

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相应伦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

素质要求

1.具有在康复治疗工作中正确运用康复伦理规范的理念和习惯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掌握康复伦理问题,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2

7

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常用设备

1.康复医学科的设置

2.康复医学科的常用设备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医学科的设备分类;各室的常用设备

2.熟悉康复医学科的功能与作用;康复医学科的人员组成

3.了解康复医学科的组成部分;诊疗场地与设施

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以语言、姿态、表情、眼神等作为沟通的手段进行护患沟通与交流,并运用相应技能对手术患者、妇产科患者、老年患者等进行心理护理

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运用临床护理伦理规范的职业理念

1.通过举例、分析、实践,让学生熟悉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常用设备,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4

8

 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

 

1.康复医学科的病例和治疗处方书写常规

2.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室工作常规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治疗处方的书写的要求与内容;康复治疗记录的内容与要求

2.熟悉康复医学科的病历书写特点;治疗室的工作常规

3.了解门诊接待工作常规

能力要求

1.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较好的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2.具备将护理伦理学的规范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素质要求

1. 具有正确运用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伦理规范的职业理念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掌握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2

9

发育概论和评定

 

1.人体发育概论

2.发育评定

 

知识要求

1.掌握死亡的标准、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概念;临终护理及尸体料理的伦理规范

2.熟悉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实施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以及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3.了解安乐死的伦理争议以及护士在死亡教育中的作用

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相关伦理规范对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及尸体料理

2.具有正确运用脑死亡及安乐死的伦理知识对患者分析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生死观念及妥善进行临终护理的理念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掌握生长发育的分期特征;人体发育评定方法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2

10

胎儿期发育

1.胎儿发育规律

2.胎儿发育检测

3.胎儿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因素

知识要求

1.掌握护理伦理评价和考核的标准

2.熟悉护理伦理评价、考核和监督的含义

3.了解护理伦理评价、考核和监督的作用

能力要求

1.学会护理伦理评价、考核和监督的方式

2.具有运用护理伦理原则和规范自我约束的自律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规范自我约束的习惯和优秀专业品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人体发育过程,学习胎儿期发育规律,胎儿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

11

婴儿期发育

1.婴儿运动功能发育

2.婴儿认知功能发育

3.婴儿情绪情感及社会功能发育

4.婴儿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因素

知识要求

1.掌握护理伦理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慎独的概念

2.熟悉护理伦理教育的目的,护理伦理修养的概念,特点及作用,护理伦理修养的目标

3.了解护理伦理教育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护理伦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能力要求

1.能明确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当具备的护理伦理教育和修养

2.具有正确运用护理伦理教育和修养方面的知识来分析护患关系问题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爱众亲仁”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博学笃行”的优秀专业品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人体发育过程,学习婴儿期运动、认知功能发育,婴儿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

2

12

幼儿期发育

1.幼儿运动功能发育

2.幼儿言语功能发育

3.幼儿认知功能发育

4.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功能发育

5.幼儿发育影响及异常发育

 

知识要求

1.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注册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2.熟悉护士执业的权利和义务

3.了解我国护士管理的立法和医疗机构在护士管理中相关职责

能力要求

1.学会分析违反护士管理规章制度的相关法律责任

素质要求

1.具有维护护士执业权利、认真履行护理执业义务的意识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人体发育过程,学习幼儿期运动、言语、认知发育规律,幼儿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

2

13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育

1.学龄前期发育

2.学龄期发育 

 

知识要求

1.掌握与具体的护理活动相关法律制度

2.了解具体的与护理活动相关的法律

3.明确患者的权利与义务并自觉为患者维权

能力要求

1.能明确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法规、献血法、母婴保健法中的权利与义务

2.具有正确运用相关法律解决护理活动中的法律问题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卫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理念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人体发育过程,学习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育规律,学习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

2

14

青春期发育

1.生理及心理发育

2.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知识要求

1.掌握医疗事故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熟悉医疗事故预防和处置的相关措施和要求

3.了解医疗事故的分级、例外情况以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管理和程序

能力要求

1.学会分析医疗事故的行政、民事和刑事等相关法律责任

素质要求

1.具有尊重和保护患者权利的素质以及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的意识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人体发育过程,学习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育规律,青春期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

2

15

成人期发育

1.青年期发育

2.中年期发育

3.老年期发育

1.掌握青年期生理发育特点,职业适应的主要表现;中年期心里变化的特征,婚姻离异的主要原因,职业适应的表现,人际关系的特点及男性更年期的主要变化

 

2.熟悉青年期人际交往的意义与作用,必须注意问题,心理发育特征,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中年期退休前应做好的心理准备

3.了解青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年期生理变化特点,家庭生活问题,生理与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人体发育过程,学习成人期生理及心理发育规律,成人期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

2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常用设备等,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康复治疗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康复医学会http://www.carm.org.cn/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10

《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康复治疗基础绪论

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坚定信念。

2

康复医学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认同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教育,激发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3

功能障碍

尊重病人教育

引导学生尊重病人,学会与人相处,在学习上、生活上团结互助,能够熟练运用卫生法律法规来分析和处理日常的卫生纠纷与医患矛盾。

4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和流程

团队合作教育

树立团队协作意识,能够顾全大局,能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紧密合作,互补互助。

5

康复伦理问题

伦理宣传教育

让学生了解有关康复伦理的政策法规,从而在康复治疗工作中能正确运用康复伦理规范的理念和习惯。

6

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

职业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细致认真,关爱生命的工作态度。


附件11

2-6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曹海波、寇山林、尹学磊、周斌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评定技术》是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及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要求而设。本教材是从专科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出发,突出康复治疗技术岗位所要求的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容,使课程和教材更加符合基层康复治疗岗位工作的实践的要求,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与结构、基础医学概要、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等,同步课程包括康复治疗基础、运动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疾病康复、社区康复、康复心理、社区康复等,后续课程为跟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康复评定技术常用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

2.熟悉康复评定技术常用技术概念、康复评定流程。

3.了解康复评定技术和功能评定区别及各自内容,与康复评定相关的术语,康复评定常用的术语。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复评定技术基本理论

2.能安排适合的复评定技术诊疗和康复环境

3.能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康复服务和开展健有关康复的健康教育

4.能独自规范地完成复评定技术常用技术具体方法

5.能配合康复医师完成康复病人的治疗

6.能应对复杂的临床环境

7.能熟练运用多种人际沟通技巧与不同人群恰当、准确、有效地沟通

8.能创造性地进行某些复评定技术常用方法的操作,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

学时

1

总论

1. 概述

2. 康复评定技术的方法

3. 康复评定的内容

4. 康复评定的实施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计划制定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整体的康复目标、局部的康复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2.熟悉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的流程、召开康复评定会的方法和流程。

3.了解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内容,与康复评定相关的术语。康复评定的常用术语。

能力要求

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康复评定技术为康复对象提供服务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了解康复评定技术的特色及康复评定师的角色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6

2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1.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2.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常用的神经反射和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和操作技术,并根据操作的结果判断其是否存在发育障碍

2.熟悉脊髓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脑干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中脑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和大脑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的临床意义。人体形态的流程,体质指数、肢体长度、肢体围度测量的方法。

3.了解神经反射发育的规律。

能力要求

运用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康复评定顺序,学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的常用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8

3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1.肌力评定技术

2.关节活动评定技术

3.肌张力评定技术

4.感觉功能评定技术

5.协调功能评定技术

6.平衡功能评定技术

7.步态分析技术

知识要求

1. 掌握徒手肌力评定标准和全身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肌张力异常的表现及痉挛的评定方法;深、浅感觉及复合觉的检查方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平衡、协调功能的评定方法;步行周期与步态临床观察要点

2. 熟悉肌肉的分类及收缩的类型;正常关节活动度及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原则;肌张力的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阶段性感觉支配与感觉检查部位、感觉障碍的分类及特点;平衡及其稳定极限的定义、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协调的定义、常见的协调障碍分类及表现

3.了解肌力评定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速肌力测试的方法及原理;关节运动的类型、影响因素、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原因

能力要求

能够对各种运动功能评定技术进行正确康复评定;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康复医师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能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8

4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1.概述

2.针刺肌电图

3.表面肌电图

4.神经传导

5.诱发电位

6.脑电图检查

 

知识要求

1.掌握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能进行基本操作;能使用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2.熟悉常见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分析及判断

3.了解针极肌电图的基本功能、方法及注意事项;表面肌电图的基本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神经传导检查技术的基本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等操作技术

6

5

心肺功能评定技 

1.心功能评定技术

2.肺功能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代谢当量的概念,心功能评定的分级,心电运动实验的应用范畴、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呼吸功能的评定分级

2.熟悉代谢当量在康复评定中的应用,心电运动实验的分类和结果分析,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的测定以及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3.了解心肺功能评定的目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分析评定

能力要求

能运用心肺功能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运心肺功能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心肺功能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8

6

言语功能评定技术

1.概述

2.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言语和语言的概念、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分区特点、言语障碍的分类及原因、失语症的主要症状、失语症的分类及评定方法、构音障碍的概念及Frenchay评定法、失语症与构音障碍的区别、口吃的评定方法、耳聋的分级

2.熟悉言语产生的基础、语言的基本特征、专项语言功能测验及注意事项、构音器官检查的内容、临床汉语言测定方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3.了解言语的语言学特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常用的言语语言障碍筛选方法

能力要求

1. 运用神言语功能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2.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康复教育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言语功能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言语功能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8

7

心理功能评定技术

1.概述

2.认识功能障碍的评定技术

3.情绪情感障碍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心理评定的内容、认知功能筛查、注意力障碍的评定、记忆力障碍的评定、执行力障碍的评定

2.熟悉心理评定的方法、知觉障碍的评定、情绪情感障碍的评定

3.了解常见的神经心理改变、认知产生的基础

能力要求

运用心理功能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心理功能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心理功能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6

8

环境评定技术

1.环境和无障碍环境

2.环境评定方法

3.环境评定解决方案

4.环境评定常用的评定报告

知识要求

1.掌握环境评定的分级和环境改造原则

2.熟悉各类环境评定的内容及环境改造步骤,熟悉环境改造常用辅具

3.了解环境和无障碍环境的定义、内容和作用,了解无障碍环境的发展情况

能力要求

运用环境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1.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环境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环境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6

9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技术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技术

2.生存质量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Barthel指数的评定内容、评分标准和结果判断;FIM的评定内容和结果判断

2.熟悉Barthel指数评定的注意事项;FIM的评分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的评定内容

3.了解常用的PADL标准化量表;常用的IADL标准化量表

能力要求

能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技术术等操作技术

6

10

常见内脏疾病的评定技术

1.心脏疾患的评定技术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定技术 

3.肥胖症的评定技术

4.糖尿病的评定技术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常用技术评定

2.掌握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常见功能障碍障碍诊断

3.了解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及康复评定新进展

能力要求

能运用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技术等操作技术

 

11

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方法

1.手外伤的评定技术

2.肩周炎的评定技术

3.颈椎病的评定技术

4.腰椎间盘突出的评定技术

5.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评定技术

6.截肢的评定技术

7.骨折的评定技术

8.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手外伤、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关节炎、截肢、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定的内容和方法

2.熟悉、手外伤、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关节炎、截肢、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定的流程

3.了解手外伤、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关节炎、截肢、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相关的解剖知识

能力要求

能运用手外伤、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关节炎、截肢、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手外伤、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关节炎、截肢、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手外伤、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关节炎、截肢、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操作技术

 

12

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技术

1.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技术

2.截瘫的评定技术

3.偏瘫的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截瘫患者运动平面和感觉平面的评定方法;偏瘫患者Brunnstrom评定方法

2.熟悉周围神经病损的分类;截瘫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定;偏瘫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方法

3.了解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评定方法;截瘫患者有哪些功能障碍及评定方法;偏瘫患者有哪些功能障碍及评定方法

能力要求

运用周围神经损伤、截瘫、偏瘫评定技术方法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周围神经损伤、截瘫、偏瘫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周围神经损伤、截瘫、偏瘫等操作技术

6

13

常见儿童疾病的评定技术

1.脑性瘫痪的评定技术

2.孤独症的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脑瘫的临床表现、分型,脑瘫的康复评定;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及康复评定

2.熟悉脑瘫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3.了解脑瘫的病因及病理;孤独症的病因

能力要求

能运用神脑性瘫痪、孤独症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脑性瘫痪、孤独症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脑性瘫痪、孤独症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8

14

常见老年疾病的评定技术

1.帕金森病的评定技术

2.老年认知症的评定技术

3. 癌症的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帕金森病、老年认知症和恶性肿瘤评定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的评定量表

2.熟悉帕金森病、老年认知症和恶性肿瘤评定的流程

3.了解帕金森病、老年认知症和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能力要求

帕金森病、老年认知症和恶性肿瘤评定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帕金森病、老年认知症和恶性肿瘤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帕金森病、老年认知症和恶性肿瘤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6

15

常见并发症的评定技术

1.压疮的评定技术

2.疼痛的评定技术

3.吞咽障碍的评定技术

4.排尿障碍的评定技术

5.排便障碍的评定技术

6.性功能障碍的评定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压疮的概念、好发部位以及分级、分期的评定标准;能运用“目测类比评分法”等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强度评定;能运用“反复唾液吞咽测试”和“饮水实验”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或障碍;排尿障碍及排便障碍的基本知识

2.熟悉压疮产生的注意因素和危险因素的评定;临床上疼痛常用的评定方法和适应的人群、吞咽的分期和过程以及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排尿障碍及排便障碍的评定方法

3.了解疼痛的分类和吞咽障碍的常见治病因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能力要求

运用压疮、疼痛、吞咽障碍、排尿障碍、排便障碍、性功能障帮助患者进行评定,并与评定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功能评定技术顺序,学习压疮、疼痛、吞咽障碍、排尿障碍、排便障碍、性功能障

评定技术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习压疮、疼痛、吞咽障碍、排尿障碍、排便障碍、性功能障评定技术等操作技术

6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形态评定技术、肌力评定技术、关节活动评定技术、肌张力评定技术、感觉功能评定技术、协调功能评定技术、平衡功能评定技术、步态分析技术、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心肺功能评定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技术、心理评定技术、环境评定技术、言语功能评定技术,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康复医学会(http://www.carm.org.cn/)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


附件12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

学模块

融入思政

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尊重残疾人教育

培养学生不要以貌取人、尊重残疾人,鼓励学生志存高远、立志躬行,把报效祖国的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树立正确的运动观

生命的本源在于运动,增强体制,健康向上,积极努力,挑战人的意志力和爆发力。真正做到“运用身体之活动,以教育我之人格”,彰显出体育文化魅力。

3

心肺功能评定技术

发扬运动竞技精神

讲述奥运冠军菲尔普斯的故事,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参与现代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发扬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核心精神,锻炼体能,追求理想。

4

言语功能评定技术

提升专业认同度

通过播放一个电影片段《The King's Speech》,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

5

心理功能评定技术

培养辩证思维

通过播放一个视频,2分钟了解我们为什么得抑郁症。激发学生要善于分析事物的两面性,乐观的生活。发现事物的两面性,具备用辩证思维来看问题的能力。

6

环境评定技术

人文精神教育

播放一个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片,教育学生要有人文主义精神,对于身患残疾及缺陷的患者给予真正的关怀和关爱。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光彩事业,是爱心工程、民心工程。

7

常见内脏疾病的评定技术

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讲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张海强的故事,培养学生励志理想和信念,锻炼学生意志力。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领域中励志教育的灵魂。

8

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技术

学生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安全问题上,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

9

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技术

孝德教育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增强学生对“孝”的理解。

10

常见儿童疾病的评定技术

关爱儿童

鼓励学生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帮扶、志愿服务等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情感支持等关爱服务。

11

常见老年疾病的评定技术

关爱老年人

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对病人给予人道主义精神。

12

常见并发症的评定技术

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通过临床常见并发症案例的分享,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护理意识,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不怕脏不怕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附件13

 

2-7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曹海波、寇山林、尹学磊、周斌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运动治疗技术》是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及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要求而设。本教材是从专科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出发,突出康复治疗技术岗位所要求的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容,使课程和教材更加符合基层康复治疗岗位工作的实践的要求,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与结构、基础医学概要、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等,同步课程包括康复治疗基础、康复评定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疾病康复、社区康复、康复心理、社区康复等,后续课程为跟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常用技术手法的操作和应用。

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常用技术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常用技术手法的功效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运动治疗技术基本理论;

2.能安排适合的运动治疗技术诊疗和康复环境;

3.能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康复服务和开展健有关康复的健康教育;

4.能独自规范地完成运动治疗技术常用技术手法的操作;

5.能配合康复医师完成康复病人的治疗;

6.能应对复杂的临床环境;

7.能熟练运用多种人际沟通技巧与不同人群恰当、准确、有效地沟通;

8.能创造性地进行某些运动治疗技术常用手法的操作,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

学时

1

绪论

1.概述

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3.运动治疗的机制

4.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

 

知识要求

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概念、原则、分类

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现状、主要内容和机制

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在现代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常用设备及发展趋势

能力要求

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运动治疗技术为康复对象提供服务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了解运动治疗技术的特色及运动治疗师的角色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4

2

关节活动技术

1基础理论

2上肢关节活动技术

3下肢关节活动技术

4躯干活动技术

 

知识要求

1. 掌握主动运动、助理运动和被动运动等临床常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2. 熟悉关节活动的解剖、生理、运动学基础知识和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的方法及正常值

3.了解引起关节活动异常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及关节活动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能运用关节活动技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与训练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关节活动技术的常用训练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关节活动技术等操作技术

4

3

关节松动技术

1概述

2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3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4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知识要求

1. 掌握关节松动技术的概念、手法分级、操作程序、上下肢及脊柱关节的操作技术;掌握关节功能解剖学及人体运动学基本知识

2. 熟悉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

3.了解关节松动技术的发展历史

能力要求

能够对关节活动度进行正确康复评定;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康复医师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能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关节松动技术的常用训练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关节松动技术等操作技术

4

4

肌力训练

1.概述

2.常用的训练方法

3.主要肌群肌力训练的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肌力训练的适应症和肌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2.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和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3.了解肌力、肌肉耐力等基本概念

能力要求

在临床实践中能运用肌力训练的方法改善患者的肌力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肌力训练的原因、常用训练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肌力训练等操作技术

4

5

牵伸技术

1.概述

2.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3.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4.躯干牵伸技术和机械被动牵伸

 

知识要求

1.掌握牵伸技术的治疗原理、常用牵伸技术的类型、全身主要肌群徒手被动牵伸的方法

2.熟悉骨骼肌解剖生理学特征、肌肉挛缩的临床类型、牵伸技术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3.了解牵伸技术治疗程序、全身主要肌肉自我牵伸的方法、常用机械牵伸的方法

能力要求

能运用牵伸技术帮助患者改善痉挛及挛缩状态,制定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牵伸技术的概念、原理、常用训练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肌力训练等操作技术

4

6

牵引技术

1.概述

2.颈椎牵引技术

3.腰椎牵引技术

4.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颈椎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及四肢关节牵引技术

2.熟悉牵引技术的治疗作用及常用的牵引技术

3.了解牵引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能力要求

1.能运用颈椎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及四肢关节牵引技术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

2.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康复教育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牵引技术的概念、作用、常用训练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颈椎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及四肢关节牵引技术等操作技术

3

7

平衡与协调训练

1.概述

2.平衡功能训练

3.协调功能训练

 

知识要求

1.掌握平衡的定义与分类、协调的定义与分类、平衡和协调的训练方法

2.熟悉平衡与协调的评定

3.了解平衡与协调的维持机制

能力要求

能够运用该技术对平衡和协调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平衡和协调的概念、分类、常用训练方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等操作技术

3

8

有氧训练

1.概述

2.运动处方

3.有氧运动的临床应用

4.心功能训练

知识要求

1. 掌握有氧运动定义和治疗作用,运动处方的定义和内容,有氧运动处方的基本构成在心功能训练中的运用

2. 熟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有氧运动在临床慢性疾病中的运用

3.了解心功能康复评定的基本方法和意义,以及如何指导运动处方

能力要求

明确有氧运动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全面理解有氧运动在运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及在临床疾病中的正确运用

素质要求

1.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有氧训练的概念、作用、运动处方、心功能训练。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有氧训练训练和心功能训练等操作

4

9

呼吸训练

1.概述

2.呼吸系统的功能评定

3.呼吸训练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呼吸训练的方法

2.熟悉呼吸训练的目标和适应症

3.了解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呼吸训练评估目的和评估步骤

能力要求

能够对呼吸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呼吸训练的概念、基本原理、呼吸功能评定。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呼吸训练等操作

4

10

放松训练

1.概述

2.放松训练的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放松训练的训练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2.熟悉放松训练的相关概念

3.了解放松训练的治疗作用

能力要求

能运用各种不同的放松训练方法对痉挛、焦虑、疼痛等证进行治疗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放松训练的概念、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放松训练等操作

2

11

轮椅训练

1.概述

2.训练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轮椅的结构组成,轮椅的操作训练方法

2.熟悉选配轮椅的注意事项,轮椅在脊髓损伤、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3.了解选配轮椅的基本条件

能力要求

能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康复医师、康复工程师等相关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沟通,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轮椅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轮椅训练的结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轮椅训练等操作

2

12

体位转移训练

1.概述

2.主动转移

3.被动转移

知识要求

1.掌握体位转移训练技术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和分类

2.熟悉体位转移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基础;转移前的训练准备

3.了解机械搬运方法

能力要求

能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偏瘫患者和脊髓损伤患者主动完成转移活动;当主动转移活动不能完成时,能够教会患者和家属进行辅助转移活动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转移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基本原则、转移前的准备训练。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转移训练等操作

4

13

步行功能训练

1.概述

2.步行训练前准备

3.步行训练

4.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知识要求

1.掌握步行的基本概念、步行训练的常用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2.熟悉步态的基本要素,步行周期及肌肉活动、骨盆和下肢运动情况

3.了解步行功能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能力要求

学会分析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能够运用训练的方法进行矫治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自然步态、步行训练前的准备训练。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步态功能训练等操作

4

14

水中运动

1.概述

2.治疗作用

3.训练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水中运动的定义、分类、治疗作用和训练内容

2.熟悉水中运动的机制、设备和注意事项

3.了解水中运动的临床应用和国外现状

能力要求

能够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进行基本的水中运动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水中运动的分类、治疗作用。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水中运动训练方法等操作

4

15

医疗体操

1.概述

2.常用医疗体操

3.常用传统医疗体操

知识要求

1.掌握常用医疗体操的练习方法及编排原则

2.熟悉医疗体操的概念、特点及治疗作用

3.了解我国传统康复医疗体操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要求

能在临床治疗中针对性地运用医疗体操改善患者的功能情况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医疗体操的特点分类、编排、治疗作用。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医疗体操训练方法等操作

4

16

Bobath技术

1.理论基础

2.基础技术

3.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 掌握Bobath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

2.熟悉Bobath技术对小儿瘫痪和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方法

3.了解Bobath技术的发展简史及最新发展动态

能力要求

能应用Bobath技术针对性的治疗不同时期的偏瘫患者及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Bobath技术的原理、特点、治疗原则。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Bobath技术训练方法等操作

4

17

Brunnstrom技术

1.理论基础

2.基本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治疗方法及治疗原则

2.熟悉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概念,共同运动的模式;联合反应、原始反射的类型

3.了解Brunnstrom技术的发展史及理论基础

能力要求

能运用Brunnstrom技术对偏瘫、脑瘫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Brunnstrom技术的相关概念、治疗方法、治疗原则。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Brunnstrom技术训练方法等操作

2

18

Bood技术

1.理论基础

2.基本技术

知识要求

1.Bood技术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术(包括:促进技术和抑制技术)及临床应用

2.熟悉Bood技术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 刺激的部位及注意事项

3.了解Bood技术的发展简史和治疗的常用方法

能力要求

能够熟练运用Bood技术的基本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Bood技术的理论、特点分类、基本技术。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Bood技术训练方法等操作

2

19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1.理论基础

基本技术

2.主要运动模式

3.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PNF技术的基本概念;治疗原理;基本手法与操作程序;特殊手法技术与适用范围,掌握上下肢D1D2基本的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2.熟悉上下肢D1D2基本的运动模式的主要参与肌群;PNF的评定;PNF技术对常见功能障碍进行训练的方法

3.了解PNF技术的生理学原理;PNF技术在设计治疗目标与方案时需考虑的因素

能力要求

1.具有康复治疗和评定基本技能,能够对肌力、肌张力进行正确康复评定,掌握神经解剖学及人体运动学基本知识

2.能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开展康复教育;能与康复医师及相关义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能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PNF技术的理论、基本技术、临床应用。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PNF技术训练方法等操作

4

20

运动再学习技术

1.理论基础

2.运动再学习方案设计

3.基本运动功能训练

知识要求

1.掌握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基本概念、实施原则及运动再学习方案设计的步骤

2.熟悉基本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正常功能及基本成分、训练步骤

3.了解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综合征表现及功能恢复的机制

能力要求

运用运动再学习技术,指导患者进行日常功能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运动再学习技术的理论、方案设计、基本功能训练。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运动再学习技术训练方法等操作

4

21

引导式教育

1.概述

2.实施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引导式教育的实施方法

2.熟悉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及儿童的基本动作模式

3.了解引导式教育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为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及指导

2.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康复教育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运动治疗技术顺序,学习引导式教育的理论、原则、治疗作用。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引导式教育训练方法等操作

2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关节活动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牵伸技术、牵引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有氧训练、呼吸训练、放松训练、轮椅训练、体位转移训练、步行功能训练、水中运动、医疗体操、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Bood技术、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引导式教育,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康复医学会(http://www.carm.org.cn/)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14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

学模块

融入思政

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运动治疗技术绪论

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学习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坚定信念。

2

关节活动技术

树立正确运动观

通过讲解关节活动度受限人群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融入社会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3

关节松动技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导致关节受限的原因,使学生明白有因才有果,凡事找准原因,才能更好的分析结果。

4

肌力训练

团队合作教育

树立团队协作意识,能够顾全大局,能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紧密合作,互补互助。

5

牵伸技术

励志教育

通过讲解新技术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树立树立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奋斗目标;为国家、为人民积极做贡献的价值观。

6

牵引技术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引导学生能够认识规律,并能遵循规律,甚至利用规律达成相应的目标。

7

平衡与协调训练

团队精神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在学习上、生活上团结互助,从做学生时起就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8

有氧训练

正确的运动观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参与现代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发扬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核心精神,锻炼体能,追求理想。

9

呼吸训练

奉献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医学卫生事业本职岗位,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的大无畏精神。

10

放松训练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引导学生感悟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11

体位转移训练

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凡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先天的素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断进步。

12

步行功能训练

关爱病人

关爱病人,尊重病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13

医疗体操

未病先防

通过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的讲解,让学生能树立天人合一、生态环保的观念。

14

Bobath技术

激发热情

通过讲解新技术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树立为国家、为人民积极做贡献的价值观。

15

Brunnstrom技术

学生安全教育

通过讲述交通安全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损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绿色、安全出行意识及环保意识。

16

Bood技术

人物楷模作用

以Margaret S.Rood典型人物为楷模,树立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奋斗目标。具有国家荣誉感、使命感。

17

运动再学习技术

励志教育

培养学生励志理想和信念,锻炼学生意志力。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领域中励志教育的灵魂。

18

引导式教育

关爱儿童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附件15

2-8《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 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 编制者:尹学磊、寇山林、周斌、曹海波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指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以及参与能力,达到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康复医学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主流技术是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运动治疗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为后续临床跟岗实习奠定基础。

同修课程为《运动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生将进入临床康复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直流电、直流电疗法的作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

2.掌握常用中频电疗法:音频电治疗、调制中频电疗、干扰电疗的作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

3.掌握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治疗的治疗作用、仪器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事项;

4.掌握超声波的常用疗法,仪器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事项;

5.掌握磁疗的常用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

6.掌握冷疗法、压力疗法、自然疗法的常用疗法,仪器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事项。

(二)能力目标

1.能操作各种低、中、高频电疗仪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治疗;

2.能操作红外光、可见光、紫外线治疗仪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治疗;

3.能操作超声波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治疗;

4.能操作磁电按摩器、旋转磁疗机、电磁治疗机对常见疾病进行治疗;

5.能用石蜡疗法对常见疾病进行治疗;

6.能操作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神经肌肉疾病进行治疗。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论

1.概述

2.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

3.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

4.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知识要求

1.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范围;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2.熟悉物理因子分类;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3.了解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应用前景能力要求

1.能根据不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特点选择为患者选择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应用、作用及前景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

2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概述

2.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3.治疗技术

4.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直流电疗法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操作方法、禁忌证;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熟悉直流电疗法的基本治疗作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中所导入药物的选择原则和适应证

3.了解直流电疗法的作用机制

能力要求

1.具有医疗思维与素养,能进行基本的诊疗操作;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和设备,安排与管理安全、适合的医疗与康复环境

2.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辅以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6

3

低频电疗法

1.概述

2.感应电疗法

3.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4.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5.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

6.间动电疗法

7.超刺激电疗法

8.电睡眠疗法

9.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

10.高压低频电疗法

知识要求

1.掌握低频电疗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临床操作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

2.熟悉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作用

3.了解低频电疗法的参数及治疗原理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低频电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以保证医疗活动科学、安全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开展医疗工作

素质要求

1.具有基本医疗思维与素养

2.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辅以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低频电疗法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8

4

中频电疗法

1.概述

2.等幅中频电疗法

3.调制中频电疗法

4.干扰电疗法

5.音乐电疗法

知识要求

1.掌握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操作技术

2.熟悉中频电疗法物理特性、生物作用特点、治疗原理

3.了解中频电疗法分类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中频电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以保证医疗活动科学、安全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开展医疗工作

素质要求

具有关爱病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

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辅以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频电疗法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6

5

高频电疗法

1.概述

2.短波疗法

3.超短波疗法

4.微波疗法

5.高频电热疗法

知识要求

1.掌握高频电疗法的概念;常用高频电疗法的种类和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

2.熟悉各种高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3.了解各种常用高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高频电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以保证医疗活动科学、安全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辅以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高频电疗法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0

6

光疗法

1.概述

2.红外线疗法

3.可见光疗法

4.紫外线疗法

5.激光疗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光疗法的概念,分类、作用及临床应用

2.熟悉光疗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3.了解光的物理特性,治疗原理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光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

5.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能够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案例、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常用光疗法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6

7

超声波疗法

1.概述

2.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3.治疗技术

4.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超声波疗法的常规剂量治疗法及临床应用

2.熟悉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治疗原理与治疗作用;超声波疗法的综合治疗法

3.了解超声波疗法的设备及超声波疗法的大剂量治疗法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光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

素质要求

1. 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 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案例、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超声波疗法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4

8

磁疗法

1.概述

2.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3.治疗技术

4.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磁疗法的分类;不同磁疗法的特性及治疗作用

2.熟悉各种磁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3.了解低频脉冲电磁场和经颅磁刺激的原理及适用方法

能力要求

1.能正确的使用不同的磁疗仪器,对治疗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指导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康复锻炼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教师多媒体演示理论讲授。

2.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磁疗法的应用。

4

9

传导热疗法

1.概述

2.石蜡疗法

3.湿热袋敷疗法

4.蒸汽疗法

5.其他传导热疗法

知识要求

1.掌握石蜡疗法、湿热袋敷疗法及蒸汽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2.熟悉石蜡疗法、湿热袋敷疗法及蒸汽疗法的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3.了解传导热疗法的概述及其他传导热疗法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传导热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以保证医疗活动科学、安全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典型案例为依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传导热疗法的原理、临床应用,指导学生开展传导热疗法的各种诊疗活动。

6

10

冷疗法与冷冻疗法

1.冷疗法

2.冷冻疗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冷疗法与冷冻疗法的基本定义、分类及临床操作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

2.熟悉冷疗法与冷冻疗法的治疗作用

3.了解冷疗法与冷冻疗法的治疗原理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冷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以保证医疗活动科学、安全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能够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导入课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冷疗法与冷冻疗法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指导学生开展冷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

2

11

水疗法

1.概述

2.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3.治疗技术

4.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水疗法的定义及分类、操作技术、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2.熟悉水疗法的物理学特性、治疗原理、治疗作用、设备与设施

3.了解水疗法的历史及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能力要求

1.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能开展农村社区的健康检查、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等卫生工作,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教师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水疗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锻炼。

4

12

压力疗法

1.概述

2.正压疗法

3.负压疗法

4.正负压疗法

5.体外反搏疗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压力疗法的各种治疗方法与治疗参数;压力疗法的临床应用

2.熟悉压力疗法的治疗作用、操作流程

3.了解压力疗法的发展过程、物理特性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压力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以保证医疗活动科学、安全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情景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压力疗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规范的开展压力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

4

13

生物反馈疗法

1.概述

2.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3.治疗技术

4.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生物反馈疗法的概念、分类、训练方法和技巧、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 熟悉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原理与治疗作用

3.了解生物反馈疗法的作用机制与理论基础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生物反馈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能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能合理安排与管理医疗与康复环境,以保证医疗活动科学、安全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能够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

2.案例导入,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式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反馈疗法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诊疗活动。

4

14

冲击波疗法

1.概述

2.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3.治疗技术

4.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冲击波疗法的概念、分类、治疗作用、治疗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 熟悉体外冲击波的产生原理及常用设备

3.了解体外冲击波疗法的作用机制和理论基础

能力要求

1.能规范地开展冲击波疗法的各项诊疗活动,保证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2. 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能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与团结协作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

2.案例导入,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式引导学生理解冲击波疗法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诊疗活动。

2

15

自然疗法

1.概述

2.空气浴疗法

3.岩洞疗法

4.高山疗法

5.日光浴疗法

6.沙浴疗法

7.森林浴疗法

知识要求

1.掌握自然疗法的概念、种类及临床应用

2. 熟悉各种常用的自然疗法治疗技术

3.了解各种常用自然疗法的治疗原理、治疗作用

能力要求

能根据患者的不同健康状况,建议采用合理的自然疗法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主体来思考和认识自然疗法的作用及应用,并指导患者采用合理的自然疗法。

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个案分析、校内实训、医院认识实习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康复治疗技术所需的职业能力。  

2.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熟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3.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4.注意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努力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品质与个人素养协调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考核方法

突破传统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测验、观察记录、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考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重视规范、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医疗安全、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案例资源库等。

2.认识实习科室:高密市人民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医院康复医学科。

3.校外实训基地:各级医院的康复、保健科室。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围绕学习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两强两精(强应用、精理论,强实际需要,精学科架构),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特点,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体现职业与学科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和实践性。内容设置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材主题内容、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典型病例、学习小结、复习思考题等栏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3.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5.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思想。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已开发的教学资源有:教学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

2.充分利用见习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的各种资源,开设认识实习实践课,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积极建设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将所有基本教学资源以任务为单元上网,如动态指导、必备知识、实训或演练内容、任务报告、综合习题、电子课件、参考文献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附件16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论

2017年12月19日凌晨,《自然》杂志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人物,盘点在过去一年对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位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因为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突出贡献赫然在列。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2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在局部表浅组织中浓度较高、作用时间长。直流电导入的药量是很少的,就全身来说,浓度是很低的;但是就局部表浅组织来说,比其他用药方法的浓度高。例如,青霉素直流电阴极导入,局部皮肤内的药物浓度比肌肉注射的要高出几十倍。

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家国情怀

3

低频电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废用性肌萎缩。

通过展示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物理因子疗法有新认识

4

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缘自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我国应用很广泛,不仅各大中小医院比较普及,近几年一些家庭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开始进入百姓家里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5

高频电疗法

医院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高频电刀

扩展视野,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

6

光疗法

光疗用于美容行业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

7

超声波疗法

如何看待超声波筛选胎儿性别?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8

磁疗法

方法论

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由研究简单的圆周运动到研究一般的曲线运动

9

传导热疗法

量变与质变关系

量变与质变在生活中的应用很高,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总有一天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10

冷疗法与冷冻疗法

冷冻卵子

科技日新月异,未来的世界怎样,恐怕是一个未知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不断接受新技术,开创新思维

11

水疗法

泡温泉

泡温泉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还是强身健体的好项目,我们要转换思维,换角度考虑事情

12

压力疗法

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美贸易战,面对不平等的对方压力,要迎刃而解

13

生物反馈疗法

计算机仿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14

冲击波疗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根据事情的重要性,规划人生

15

自然疗法

影响成功的因素

自身条件,动力和坚持与否都决定了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


附件17

2-9《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 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 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 编制者:尹学磊、董玉泉、周斌、曹海波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作业治疗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针对康复治疗的特殊服务对象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作业疗法的有关概念、作业能力活动的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改善知觉的作业疗法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作业活动能力的评估,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知觉作业疗法训练,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修课程为《运动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入临床康复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掌握作业治疗工作方式

2熟悉矫形器的制作原则和方法;

3)了解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根据患者的功能评估和目标选择恰当的治疗性作业活动;会调节活动的程度,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作业活动训练;

2)能通过作业治疗概论的学习宏观的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治疗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作业治疗概论

1.概述

2.作业治疗的发展史

3.康复心理学的发展

4.作业治疗的分类

5.作业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6.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7.常用的作业治疗机械设备

知识要求

1.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常用作业治疗的种类、目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作业治疗的临床适应症、禁忌症。

2.熟悉作业治疗师的职责、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和临床常用的作业治疗器械、设备。

3.了解作业治疗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意义、作业治疗的概念、常见的作业治疗模式以及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作业治疗的发展、作用及常用的作业治疗机械设备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4

2

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

1.概述

2.作业活动分析

3.作业评定

4.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

5.作业治疗处方

知识要求

1.掌握作业活动的分析和评定的方法及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

2.熟悉作业活动分析内容和日常作业评定内容

3.了解活动和作业活动的有关特性以及作业评定的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1.能针对不同患者制订的个性的作业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开展作业治疗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遵守行业道德行为规范

1.教师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患者的作业治疗计划,进而指导学生开展作业治疗训练。

4

3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

1.概述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训练内容及步骤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方法

5.良姿位的摆放及其原则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知识要求

1.掌握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的概念、基本方法及临床常见疾病的体位摆放方法

2.熟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内容

3.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1.能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1.教师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进而指导学生开展正确的日常功能训练。

4

4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及感觉统合失调治疗

1.概述

2.注意障碍的作业治疗

3.记忆障碍的作业治疗

4.失忆症的作业治疗

5.失用症的作业治疗

6.感觉综合失调的作业治疗

 

知识要求

1.掌握认知功能障碍的分类、评定及作业治疗;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理论,感觉统合异常行为表现及功能评定、治疗原则、治疗器具及治疗性活动应用。

2.熟悉水中活动、眼动控制、口部感觉运动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

3.了解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感觉餐单、Wilbarger治疗法。

能力要求

1.能熟练掌握认知及感觉综合失调的评定方法及作业治疗技术。

2.能在临床工作中对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感觉统合失调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和治疗。

素质要求

具有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理解认知功能障碍及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和治疗。

8

5

治疗性作业活动

1.概述

2.生产类作业活动

3.手工艺类作业活动

4.艺术类作业活动

5.体育类作业活动

6.游戏类作业活动

7.园艺类作业活动

8.其他治疗性作业活动

 

知识要求

1.掌握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概念、应用原则及治疗作用;各类治疗性作业活动分析方法。

2.熟悉各类治疗性作业活动的常用工具、材料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各种治疗性作业活动的特点及代表性活动。

能力要求

1.能根据患者的功能评估和目标选择恰当的治疗性作业活动;会调节活动的程度,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作业活动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优良的职业道德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作业治疗活动,并能够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作业活动训练。

10

6

压力治疗

1.概述

2.压力衣的制作

3.压力垫和支架的制作

知识要求

1.掌握压力治疗的概念、应用原则、适应症与禁忌症。

2.熟悉压力治疗的种类、方法和作用。

3.了解压力衣、支架和压力垫的制作。

能力要求

1.能为患者提供压力治疗的指导意见,根据患者功能障碍不同制定合理的方案并实施,帮助患者重归家庭和社会。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教师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而指导学生开展正确的压力治疗。

4

7

辅助技术

1.概述

2.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

3.常用辅助器具

4.节省体能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辅助技术概念及作用。

2.熟悉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和节省体能技术。

3.了解常用辅助器具、辅助技术分类方法。

能力要求

1.能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或辅助技术服务,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达到真正的回归家庭、参与社会的目的。

素质要求

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

1.教师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常用的辅助器具及作用,进而指导学生为患者进行合适的辅助技术服务。

4

8

助行器

1.概述

2.杖类助行器

3.助行架

4.轮椅

识要求

1.掌握助行器的概念及使用原则;杖类助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助行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轮椅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各种杖类助行器的特点及长度的测量;各类助行架的特点及长度的测量;轮椅的结构和部件。

3.了解助行器的种类;轮椅的种类;轮椅处方。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的指导患者使用不同的助行器,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掌握助行器的概念、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而指导患者使用不同的助行器。

4

9

矫形器

1.概述

2.低温热塑性矫形器的制作

3.常用上肢吊带的制作

4.矫形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知识要求

1.掌握矫形器的概念、应用目的及原则;低温热塑性材料特性;常用低温热塑矫形器的临床运用;常用上肢吊带的临床运用。

2.熟悉低温热塑矫形器制作程序;常用低温热塑矫形器的制作方法;矫形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了解矫形器的命名;矫形器的常见分类;低温热塑矫形器制作所需工具;佩戴矫形器后不良作用及防治。

能力要求

1、能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种不同的矫形器,促进伤病恢复、充分发挥肢体功能的目的。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

1.教师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矫形器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而能够指导相关患者使用不同的矫形器。

2

10

社区作业治疗及环境改造

1.概述

2.社区环境的评定及改造

3.社区作业的注意事项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作业治疗的概念及环境评定和环境改造方法。

2.熟悉社区作业治疗的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和实施步骤。

3.了解社区作业治疗的意义和社区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1.能为患者回归家庭、社会提供指导意见,制定患者家庭及社区环境改造计划,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环境改造方案,使患者达到真正的回归社会。

素质要求

1.具有爱岗敬业、热忱奉献的职业情感

2.具有尊重、关心病人的意识,保护病人的隐私

以案例、情景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社区作业治疗及环境改造的相关理论,能够制定患者家庭及社区环境的改造计划。

2

11

职业康复

1.概述

2.职业能力评定

3.职业训练

4.职业培训

5.职业咨询与指导

知识要求

1.掌握职业康复的概念、内容、目的、作用和原则;职业能力评定的内容、功能性能力评估的概念和内容、工作分析的概念及目的;工作重整与工作强化的概念、工作强化训练的内容。

2.熟悉职业康复的任务;职业培训的内容、类别、方法;职业康复工程、工作分析方法、工作模拟评估方法。

3.了解伤残人士就业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职业咨询的概念、内容、方法;工作安置的影响因素。

能力要求

1.能熟练应用职业康复评估及训练方法,使伤残这的工作能力提高,全面的融入参与到社会。

素质要求

具有康复治疗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1.教师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职业康复的评估及提高伤残者的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2

12

常见疾病的作业疗法

1.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

2.脊髓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

3.儿童性瘫痪患者的作业治疗

4.老年痴呆患者的作业治疗

5.关节炎患者的作业治疗

6.手外伤患者的作业治疗

7.烧伤患者的作业治疗

8.精神疾病患者的作业治疗

知识要求

1.掌握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老年痴呆症、关节炎、手外伤、烧伤及精神疾病的定义、功能障碍特点、康复评定及作业治疗方法。

2.了解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老年痴呆症、关节炎、手外伤、烧伤及精神疾病的病理、康复治疗的目的及康复治疗的原则。

3.了解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老年痴呆症、关节炎、手外伤、烧伤及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能力要求

1、能够运用作业治疗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在临床中出现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老年痴呆症、关节炎、手外伤、烧伤及精神疾病患者发病的各期中的常见功能障碍、特殊问题等,选择针对性的作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素质要求

1.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相关岗位创新精神和独立的工作能力。

以典型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疾病的作业疗法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针对性的作业治疗。

1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个案分析、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作业治疗技术技能。  

2、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康复心理学基础

3、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4、注意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努力把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考核方法

突破传统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测验、观察记录、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考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重视规范、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医疗安全、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案例资源库等。

2.认识实习科室高密市人民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3.校外实训基地:各级医院的康复、保健科室。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围绕学习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两强两精(强应用、精理论,强实际需要,精学科架构),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特点,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体现职业与学科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和实践性。内容设置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材主题内容、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典型病例、学习小结、复习思考题等栏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3.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5.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思想。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已开发的教学资源有:教学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

2.充分利用见习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的各种资源,开设认识实习实践课,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积极建设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将所有基本教学资源以任务为单元上网,如动态指导、必备知识、实训或演练内容、任务报告、综合习题、电子课件、参考文献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附件18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

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作业治疗概论

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坚定信念。

2

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

人文关怀

能针对不同患者制订个性的作业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开展作业治疗训练。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遵守行业道德行为规范。

3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

尊重病人

通过讲述一个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启发学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般人来说要达到这种能力是极为普通的,而对于残疾者往往是难于进行的高超技能。尊重病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4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及感觉统合失调治疗

职业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细致认真,关爱生命的工作态度,具有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5

治疗性作业活动

团队合作

通过作业活动,让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等。

6

压力治疗

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7

辅助技术

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能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或辅助技术服务,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8

助行器

医德医风教育

通过医德医风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良知,增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升华道德境界。

9

矫形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种不同的矫形器。

10

社区作业治疗及环境改造

关注残疾人事业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心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创造其乐融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1

职业康复

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具有康复治疗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12

常见疾病的作业疗法

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相关岗位创新精神和独立的工作能力。


附件19

2-10《言语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四)开设学期: 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 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 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 曹海波、董玉泉、尹学磊、周斌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言语治疗技术》是高职中医康复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及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要求而设。本教材是从专科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出发,突出康复治疗技术岗位所要求的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容,使课程和教材更加符合基层康复治疗岗位工作的实践的要求,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与结构、基础医学概要、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等,同步课程包括康复治疗基础、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疾病康复、社区康复、康复心理、社区康复等,后续课程为跟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言语治疗技术几种常见言语障碍的概念、评定方法、治疗原则及训练方法;

2.熟悉言语治疗技术几种常见言语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3.了解言语治疗技术几种常见言语障碍的检查方法、评定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言语治疗技术基本理论;

2.能安排适合的言语治疗技术诊疗和康复环境;

3.能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康复服务和开展言语治疗技术康复教育;

4.能独自规范地完成言语治疗技术评定方法、训练方法的操作;

5.能配合康复医师完成几种常见言语障碍病人的治疗;

6.能应对复杂的临床环境;

7.能熟练运用多种人际沟通技巧与不同人群恰当、准确、有效地沟通;

8.能创造性地进行几种常见言语治疗技术评定方法、训练方法的操作,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

学时

1

绪论

1.言语康复治疗技术发展史

2.言语治疗基本概念

3.言语-语言生成的基础

4.言语听觉器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5.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

6.言语障碍治疗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言语、语言基本概念;言语听觉器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汉语语言的基本知识。

2.熟悉言语-语言的生成基础。

3.了解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言语-语言治疗方法。

能力要求

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言语治疗技术为患者进行言语评定和治疗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了解语治疗技术的专业特色、主要言语---语言的分类及言语治疗师的角色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4

2

构音障碍

1概述

2运动性构音障碍

3器质性构音障碍

4功能性构音障碍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类型构音障碍的基本概念、评定方法、治疗原则及训练方法;脑瘫儿的构音障碍。

2.熟悉各类构音障碍的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现;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诊断

3.了解构音障碍评定的发展历程;构音障碍治疗方法中的电针治疗及A型肉毒碱注射治疗。

能力要求

能根据病例资料进行构音障碍评定,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言语障碍的复杂程度和学习重点排序,学习构音障碍病人的定义、病因、评定、治疗。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运动性构音障碍治疗、器质性构音障碍的治疗和功能性构音障碍治疗的操作技术

4

3

失语症

1概述

2失语症的分类

3各类失语症的临床特征

4各类失语症的临床特征

5失语症的评定

6失语症的治疗

7失语症相关的言语障碍

知识要求

1.掌握失语症的定义,失语症的症状,常见失语症的鉴别,失语症评定的意义,失语症评定报告的书写,Schuell刺激疗法的原则、治疗程序的设定及注意事项,失语症对症治疗的具体方法。

2.熟悉各型失语症的临床症状特征,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方法,失语症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预后,失语症的综合治疗方法,交流效果促进的治疗原则。

3.了解失语症的病因、分类国际常用的失语症检查法,国内常用失语症评定方法失语症与其他构音障碍的鉴别。

能力要求

1.能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失语症的评定,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2.能够熟练进行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

3.能正确识别常见心律失常的典型心电图特点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言语障碍的复杂程度和学习重点排序,学习失语症病人的定义、病因、评定、治疗。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失语症综合治疗、对症治疗和分类治疗的操作技术·

8

4

语言发育迟 

1.正常儿童语言发育顺序

2.语言发育迟缓概述

3.语言发育迟缓评价

4.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

知识要求

1.掌握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临床表现,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语言发育迟缓训练的原则、目标及方法

2.熟悉语言发育的阶段,汉语言发育迟缓的病因,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目标、程序,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方法。

3.了解前语言阶段,语言发育迟缓训练现代技术的应用

能力要求

1.能根据病例资料对语言发育迟缓患者进行康复评定

2.能够熟练地为语言发育迟缓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和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言语障碍的复杂程度和学习重点排序,学习语言发育迟缓病人的定义、病因、评定、治疗。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语言发育迟缓训练方式、方法的操作技术

4

5

口吃

1.口吃的概述

2.口吃的评价

3.口吃的治疗

 

知识要求

1.掌握儿童和成人的口吃治疗

2.熟悉儿童口吃及成人口吃的评估原则

3.了解口吃的原因、口吃儿童父母指导

能力要求

1.能根据病例资料对口吃患者进行康复评定

2.能够熟练地为口吃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言语障碍的复杂程度和学习重点排序,学习口吃病人的定义、病因、评定、治疗。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儿童、成人口吃治疗的操作技术

4

6

听障儿童的听力与言语障碍

1.概述

2.听障儿童的诊断与干预

3.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评定

4.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知识要求

1.掌握听力、听觉的定义;听力障碍的分类及分级诊断;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技术;儿童助听器验配流程及助听效果评估;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和言语能力评定的内容;听障儿童听觉康复训练和言语训练的内容

2.熟悉助听器的构成及分类、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及术后调试的内容;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原则

3.了解听力障碍的病因;助听器验配适应症及禁忌症

能力要求

1.能根据病例资料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评定

2.能够熟练地为听障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和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言语障碍的复杂程度和学习重点排序,学习听障儿童的听力与言语障碍病人的定义、病因、评定、治疗。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听障儿童的听力与言语障碍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操作技术

4

 

 

 

 

 

 

 

7

 

 

 

 

 

 

吞咽障碍

 

 

 

 

1正常吞咽概述

2吞咽障碍概述

3吞咽障碍的评估

4吞咽障碍的治疗

知识要求

1.掌握吞咽障碍的概念;不同部位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延髓麻醉与假性延髓麻醉导致吞咽障碍的鉴别;吞咽障碍的筛查方法;与吞咽有关的口颜面功能评估;摄食吞咽过程的评估;

2.熟悉正常吞咽的解剖与生理特点;吞咽过程的神经支配;吞咽障碍仪器检查的种类及优缺点

3.了解吞咽障碍的常见病因;吞咽障碍的分类;吞咽障碍与言语障碍的关系

能力要求

1.能根据病例资料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评定

2.能够熟练地为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言语障碍的复杂程度和学习重点排序,学习吞咽病人的定义、病因、评定、治疗。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吞咽障碍病人康复训练的操作技术

4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构音障碍康复训练、失语症康复训练、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口吃康复训练、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等,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结;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与教学医院联网,医院的实时场景在课堂中展现,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言语治疗技术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康复医学会(http://www.carm.org.cn/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其他

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20

《语言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绪论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沙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以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结合张海迪在康复事业上为我国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为张海迪相似的患者设计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服务计划,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让学生们能够对患者的康复怀有希望,才能真正为患者带来希望,康复效果则会事半功倍。

2

构音障碍

名人名言: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唐]孙思邈

教育学子们拥有朴素、专一、敬业、爱人的从医精神。

3

失语症

名人名言: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

—周恩来

医者之路漫长无边际,吾院学子应当好学、谦虚、客观、冷静,方可大为成才。

4

语言发育迟 缓

名人名言:医生不能光用药物来治病。在病人最痛苦的时候,医生一定要出现在他的面前。

—白求恩

教育学子们从内心里理解、明白、重视言语康复。

5

口吃

古雅典卓越的政治家、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口吃,说话气短,而且爱耸肩。这大概是最不适合学演讲的了,所以他初学演讲时曾被听从哄下台。但他毫不气馁,为了练发音,他嘴含石子练朗诵;为了克服气短,他一面攀登陡坡,一面吟诗;甚至悬起两把剑来改正自己爱耸肩的毛病。经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他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讲家、雄辩家。

教育学生心怀希望去面对口齿患者,为他们带去希望和康复的方法。

6

听障儿童的听力与言语障碍

助残日活动主题教育

结合每年的助残日主题,提升学子们对残疾人的关爱之心。

 


附件21

2-11《经络与腧穴》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杰、董玉泉、董淑雯、贾珍珍、殷华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络与腧穴》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在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后续课程为《针灸推拿》、《小儿推拿》等。

《经络与腧穴》包括经络、腧穴两大部分。其总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经络、腧穴等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经络腧穴表面解剖和应用解剖,具备在人体画经取穴能力,并能初步运用于临床实践,为日后独立的辨证施治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定位法、特定穴含义及临床应用;重点掌握《灵枢·经脉》中十二经循行的原文、十四经穴、奇穴中重点腧穴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和特定穴的名称及应用;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二经病候、络脉、奇经八脉、腧穴的主治、操作;

3.了解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十二经别、十二经筋、腧穴解剖、根结与标本、气街与四海、经络与腧穴的研究成果。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背诵《灵枢经脉》中十二经循行的原文并熟练的在人体上划出经脉体表循行路线;

2.能在人体上准确点出重点穴位;

3.能在较安全的四肢部位腧穴进行针刺操作。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

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经络总论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五络脉

4.十二经别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7.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经络的概念、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流注次序、衔接规律

2.熟悉经络系统组成及分布概况,经络的基本作用

3.了解奇经八脉的概念

能力要求

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8

2

腧穴总论

1.腧穴的分类

2.腧穴的命名

3.腧穴的定位方法

4.特定穴

5.腧穴的作用

6.腧穴的主治规律

知识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及分类、主治作用、定位方法及主治规律

2.熟悉特定穴的定义、组成及临床应用

3.了解腧穴的命名

能力要求

1.能说出腧穴的主治规律、定位方法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8

3

十二经脉

1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2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3.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4.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5.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6.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7.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8.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9.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10.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11.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12.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知识要求

1掌握经脉循行、经脉病候、常用腧穴的定位及特定穴类别

2熟悉络脉、腧穴的主治、操作

3.了解腧穴局部解剖层次要点、配伍、文献摘要

能力要求

1.能够背诵《灵枢••经脉》中十二经脉经循行的原文并熟练的在人体上划出经脉体表循行路线

2.能在人体上准确点出重点穴位

3.能在较安全的四肢部位腧穴进行针刺操作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48

 

 4

奇经八脉

 

1督脉经络与腧穴

2.任脉经络与腧穴

 

知识要求

1掌握经脉循行、经脉病候、常用腧穴的定位及特定穴类别

2熟悉络脉、腧穴的主治、操作

3.了解腧穴局部解剖层次要点、配伍、文献摘要

能力要求

1.能在人体上准确点出重点穴位

2.能在较安全的四肢部位腧穴进行针刺操作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4

 

5

经络的纵横关系

1根结与标本

2气街与四海

 

知识要求

1.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临床应用

2.了解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含义

能力要求

1.能够理解根结与标本、气街与四海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4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

抽签内容包括:十四经脉循行、重点穴位的定位等,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针灸学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页(http://www.cacm.org.cn/coboportal/portal/zhzyyxhw.page)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22

《经络腧穴》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经络总论

“弘扬针灸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其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以其精华为中华儿女供给养分。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所蕴含的不止有治病救人的理法方药,更有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思政教育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2

腧穴总论

“何为医学精神”

在讲腧穴的同时,融入针灸医家典故学习针灸老一辈工作者以及当代国际针灸传播者的敬业精神,坚信中国针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3

十二经络

“打好基础,成就事业”

通过对针灸发展史,以及针灸名家及针灸典型医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针灸的发展经历,体会针灸医家优秀的医德医风,鼓励学生学习针灸老一辈工作者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树立刻苦学习,自觉传承发展针灸的意识。

4

十二经络

“整理医籍,重塑医风”

学生通过整理收集针灸古典医案医话,从古典文献中挖掘中国传统医德思想;或者采访当代针灸名家。最后以PPT、微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分析讨论案例中体现的医德医风。在针灸教学过程中通过医案举例介绍针灸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中国传统优秀的医德医风思想,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

5

十二经络

“领悟大医精诚”

组织学生背诵 《大医精诚》 在儿科病症讲解之前,组织学生身穿白大衣在实训楼一楼东背诵 《大医精诚》 篇的节选。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古代圣贤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医学,对待病人。

6

十二经络

“爱国敬业核心价值观”

在授课中以讲座、视频、博文等不同途径与方法,从教师、外国记者、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等不同视角,介绍针灸走向世界的几次重大事件和其中几位贡献者、推动者的生平事迹,以及针灸当前在国际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医疗卫生、经济社会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树立学生专业自信,中华文化自信,坚信中国针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

7.

十二经络

“不光要胆大,而且要心细”

医生是一个责任重大职业。病人的身家性命都系于医生之手,稍有不慎,都可能会引起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讲到辨证诊断这部分内容,教师展示一个误诊病例,由于医生的大意,诊断失误,错误的治疗延误了病情,导致病人病情加重。通过病例的讲解,介绍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医生的责任重大。医生必须要对病人认真负责,做到胆大心细。

8.

十二经络

“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培养专业兴趣”

中医针灸学是在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下所形成,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伟大宝库。针灸既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中国极具魅力的世界名片。在教学中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对中医文化、中华文明的认同。从而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高素质的中医针灸人,为祖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附件23

2-12《针法灸法》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杰、贾珍珍、田婷婷、杨丽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针法灸法》是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基于针灸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以针灸技术为主要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各种针灸技术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针灸技能,并且能根据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灵活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的重点课程,对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支撑作用。其前导课程为《经络与腧穴》,后续课程为《针灸治疗学》。是经络腧穴与针灸治疗间的桥梁课程。

《针法灸法》对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支撑作用。为学生日后独立的进行针灸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针灸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基本的操作技能。

2.熟悉其应用原理即在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见针灸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及古代有代表性的针灸技术。

(二)能力目标

1.能熟练的进行毫针的刺法、灸法、拔罐法的操作。

2.能熟练的进行皮肤针、三棱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

3.能使用耳针、头针治疗针灸常见疾病。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毫针刺法

1.毫针常识

1)毫针的概念

2)毫针的发展与起源

2.针刺前准备

1)毫针的结构与修藏

2)练针法

3)针刺前的准备

3.操作方法

1)进针方法

2)行针手法

3)补泻手法

4)留针与出针方法

4.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5.针刺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6.毫针刺法实训操作

1)单手进针法

2)双手紧行针法

3) 提捏进针法

4)舒张进针法

5)各类不同行针法

6)针刺补泻法

知识要求

1.掌握针灸常用体位及各种消毒方法、常用的进针法、得气的概念及意义、行针法以及针刺补泻的意义;

2.熟悉针刺异常情况的因、症、治、防。

能力要求

1.能熟练的进行毫针的刺法;

2.能顺利的针刺得气;

3.能进行各种不同针刺手法的操作;

4.能进行针刺补泻;

5.能熟练的出针,把握留针时间;

6.能与患者良好的进行沟通。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融入思政

介绍古代医家的成长史,经典的故事,向同学 们展示中医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学生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进而增强和树立“四个自 信”,为自身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小组模拟实训法;

3.融入劳动意识及爱伤意识,注意操作终于患者的沟通及对细节的把控。

16

2

灸法

1.灸法的基础知识

2.艾灸的操作方法

1)艾条灸

2)温灸器灸

3)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

4)隔物灸

5)温针灸

3.灸法的实训操作

1)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

2)隔姜督脉灸

3)温针灸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类不同灸法的概念、作用特点、灸用材料、灸感灸量及补泻;

2.熟练掌握各类不同灸法的操作流程、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3.熟悉灸法的分类及应用;

4.了解灸法的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1.能熟记艾灸的基础知识;

2.能进行艾条灸、温灸器灸、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隔物灸、温针灸的操作;

3.能对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灸后护理及施灸过程中的感受及如何配合操作;

4.能按流程进行标准的操作并进行灸后整理;

5.能根据疾病的不同选用合适的灸法。

素质要求

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2.具有劳动意识,做到胆大、心细、勤劳。

融入思政

1)通过新冠病毒医务工作者冲在一线,可以用灸法进行防疫,体现出家国情怀及爱国意识;

2)通过操作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体现出沟通的重要性及患者体验感得重要性;(3)通过用物整理还原诊室环境体现出劳动意识;

4)通过对患者进行灸后指导融入全局意识,善始善终,医患配合方能疗效最大化。

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

4)任务驱动法

5)小组模拟实训法

 

16

3

拔罐法

1.拔罐法的基础知识

1)拔罐法的起源及发展(2)定义及罐的种类

2.拔罐法的操作方法

1)吸拔方法

2)起罐方法

3)拔罐法的运用

3.拔罐法的作用及适应证

4.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5.拔罐法的实训操作

1)拔罐

2)走罐

3)闪罐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不同罐的操作方法;

2.熟悉拔罐法的适应症及禁忌;

3.了解不同疾病的拔罐治疗方法。

能力要求

1.能熟练的进行拔罐、闪罐、走罐法的操作。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劳动意识,做到胆大、心细、勤劳。

融入思政

当两个人的想法出现偏差,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时,告诫学生要自己动手,通过实践得出真知,而不应当不去验证盲目地信服。

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案例教学法

3)启发教学法

4)任务驱动法

5)示教练习法

6)小组讨论法

6

 4

特种针法

 

1.各类不同针法的基础知识

1)针具

2)应用部位及注意事项

2.操作方法

1)三棱针

2)皮肤针

3)皮内针

4)火针

5)芒针

6)鍉针

3.不同针法的实训操作

1)三棱针

2)皮肤针

3)皮内针

4)火针

知识要求

1.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的操作方法;

2.熟悉各种针具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能力要求

1.能熟练的进行各种针具的操作。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劳动意识,做到胆大、心细、勤劳。

融入思政

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增强学生以治病救人为己 任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一些身边人的 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有这种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案例教学法

3)启发教学法

4)任务驱动法

5)示教练习法

6)小组讨论法

8

5

微针法

1.基础知识

1)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2)耳廓的表面解剖

3)耳穴的分布定位及主治

4)头针与脏腑的联系

5)头皮刺激去的定位与主治

2.操作方法

1)耳穴的探查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头皮针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实训操作

1)耳针法

2)头针法

知识要求

1.掌握耳针、头针、眼针、腕踝针的定位、作用及的临床应用;

2.熟悉各种针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能力要求

1.能熟练的进行耳针、头针、眼针及腕踝针的操作;

2.能讲解注意事项;

3.能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微针疗法。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劳动意识,做到胆大、心细、勤劳。

课程思政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医生的职责所在;

2)强调与患者沟通得重要性,有所了解、减轻恐惧。

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案例教学法

3)启发教学法

4)任务驱动法

5)示教练习法

6)小组讨论法

8

6

现代针灸器具治疗

1.基础知识

1)各类不同操作方法的用物及仪器介绍

2.操作方法

1)操作流程

2)临床应用

3)注意事项

3.实训操作

1)电针

2)穴位注射

3)穴位敷贴

4)穴位埋线

知识要求

1.掌握电针、激光、微波针、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的等现代针灸器具的操作;

2.熟悉各种现代针灸器具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能力要求

1.能熟练的进行各种现代针灸器具的操作。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思政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

2)强调与患者沟通得重要性,有所了解、减轻恐惧。

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案例教学法

3)启发教学法

4)任务驱动法

5)示教练习法

6)小组讨论法

6

7.

针灸特色疗法

1.基础知识

1)刮痧、针刀及浮针的器具

2)刮痧的介质

2.操作方法

1)操作方法

2)临床应用

3)注意事项

3.实训操作

1)刮痧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刮痧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熟悉各种针灸特色疗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能力要求

1.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刮痧法的操作。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思政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小疗法能治大病,小人物能做大事,做出应有的贡献,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强调与患者沟通得重要性,有所了解、减轻恐惧。

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案例教学法

3)启发教学法

4)任务驱动法

5)示教练习法

6)小组讨论法

4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等,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从毫针刺法、拔罐法、灸法、穴位注射等大项目中,随机抽取两个操作小项目进行展示。

3.注重平时每节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确保教学效果最优化,并把所得成绩换算成平日表现分数,期末考试录成绩时呈现出来。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分

30分

50分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先电、优慕课、超星、泛雅等多个教学平台,腾讯、钉钉、微信等多个沟通平台,电子教材、参考教材、辅助教材、智慧教室、多媒体图书馆藏书、电子阅览室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库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动画、3D仿真,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学习特点及掌握要求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及教学方法;特别是实验课,将各个流程标准化,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师示范清楚地展现、学生操作有效的评价、掌握情况准确的把控。

2.开通网络直播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页、中国大学生慕课、优酷、腾讯等视频网站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各类证书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24

《针法灸法》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针法灸法概论

“各大医家医德典型案例”

针灸医籍中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研究 组织学生整理收集古代针灸医籍医案,分析挖掘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一名医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职业操守和行医规范。以华佗为例, 《三国志•华佗传》 保存下来的十六则医案中 , 患者的身份有彭城夫人、甘陵相夫人、郡守、汉司空行车骑将军曹操、广陵太守陈登、李将军妻等达官贵人; 也有府吏、县吏、军吏、督邮等下层吏员 ;还有东阳陈叔山小男等平民,甚至还有行路途中所遇的无名无姓的普通百姓。不论患者的身份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华佗都根据病情需要给与了精准的诊治,体现了一个从医者“仁”“精诚”的医德医风。

2

毫针刺法

“为何要做刺灸能手”

在讲危险穴位的针刺是举三衢杨继洲作为中国医学历史上的针灸集大成者,重视针灸手法且勤于实践,真正做到了理论精深,医术高超。其代表作 《针灸大成》 载录 31 例针灸医案,其中言之谆谆,告诫后人:为医者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责任,要具有人文关怀,要反复实践。为了更好地为病患服务,他创立并提倡医学动物实验,在明代可谓先锋。在操作金针拔内障术选取“睛中”穴针刺时,他反复强调:“凡学针人眼者,先试针内障羊眼,能针内障羊眼复明,方针人眼,不可造次。”纵览 《针灸大成》 杨继洲医德之高尚,作风之严谨,贯穿全书。在明代就有如此科学周密的医学态度实属可贵!四百年后的今天再谈 《针灸大成》,仍对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塑造具有积极意义。

3

灸法

“医案里的工匠精神”

在讲内科病证时,让学生多阅读历代名家议案,如何能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针灸名医名家的医案产生兴趣并引起高度重视是学习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最好的课堂思政教育是“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由衷地发出“希望自己成为有道德的一代名医”这一梦想,并且愿意为此付诸努力。正所谓“兴趣为良师”,只有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更有信心,更感兴趣,并自愿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为今后在临床实践中成为一名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灸法

“如何让沟通更顺畅”

启发学生对如何诊断该病及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进行思考、探讨解决措施,让同学们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沟通、关心爱护患者,同时增强法律意识。

5

拔罐法

“领悟大医精诚”

组织学生背诵 《大医精诚》 在儿科病症讲解之前,组织学生身穿白大衣在实训楼一楼东背诵 《大医精诚》 篇的节选。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古代圣贤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医学,对待病人。

6

特种针法

“换位思考,你能做得更好”

在实训课的模拟诊室中,由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或者患者角色,模拟临床诊疗的过程。课前给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并自己准备病种,查阅资料,模拟表演,课前教师会把关指导;其他同学选出代表扮演医生,对“病人”学生进行临床诊察。这样做一方面练习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为医生的感受,该如何对待患者;而扮演患者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作为患者想要得到医生怎样对待的态度。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医德医风。

7

微针法

“不光要胆大,而且要心细”

医生是一个责任重大职业。病人的身家性命都系于医生之手,稍有不慎,都可能会引起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讲到辨证诊断这部分内容,教师展示一个误诊病例,由于医生的大意,诊断失误,错误的治疗延误了病情,导致病人病情加重。通过病例的讲解,介绍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医生的责任重大。医生必须要对病人认真负责,做到胆大心细。

8

针灸特色疗法

“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利用课余时间无偿向学生提供医疗服务,有学生生病、不舒服,都可以来这里诊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病例教学,向跟诊的学生进行针刺示范。除了知识的传授,还使学生感受到中医康复技术的精妙,并坚定将它发扬光大的信心。

9

现代针灸器具治疗

“中国针灸国际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中国针灸的国际魅力—— — 专业自信、文化自信 以讲座、视频、博文等不同途径与方法,从教师、外国记者、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等不同视角,介绍针灸走向世界的几次重大事件和其中几位贡献者、推动者的身平事迹,以及针灸当前在国际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医疗卫生、经济社会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树立学生专业自信,中华文化自信,学习针灸老一辈工作者以及当代国际针灸传播者的敬业精神,坚信中国针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

 


附件25

2-13《针灸治疗》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杰、董淑雯、贾珍珍、殷华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针灸治疗》是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是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课。是根据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疗卫生

康复保健机构等岗位的能力需求设置。其前导课程为经络与腧穴、刺法灸法学、中医学基础中医内科学等。

本教材主要讲授针灸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针灸治疗原则、治疗作用、诊治特点、针灸处方和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以及头面躯体痛证、内科、妇儿科、皮外伤科、五官科等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治疗各科病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就业从事医疗及康复保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作用、针灸临床诊治特点、针灸处方以及特定穴临床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科常见病证针灸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治则、主穴配穴及特殊操作等知识。

2.熟悉各科病证病因、病位、相相关联的脏腑经络、基本病机、辨证分型、处方方人及其他疗法。

3.了解各科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古代文献。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各科病证进行正确诊断及针灸治疗。

2.能制定并实施各不科病证的诊疗计划。

3.能够书写规范病历和有关针灸医疗文书。

4.能在农村基层、城镇值社区开展卫生宣传传、健康指导及卫生保健工作。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针灸治疗总论

1.针灸治疗原则

2.针灸治疗作用

3.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4.针灸处方

5.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针灸治疗原则、经络辩证方法、选穴原则、配穴方法以及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2.熟悉针灸治疗的作用

3.了解针灸治疗历史的源流与发展

能力要求

1.能形成初步的针灸诊疗思路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3

2

头面躯体痛证

各种病症的诊断与针灸治疗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病证的诊断、辩证方法及针灸治疗方法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基本针灸治疗方法对各种病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能对各种病证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小组模拟实训法

 

5

3

内科病证

各种病症的诊断与针灸治疗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病证的诊断、辩证方法及针灸治疗方法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基本针灸治疗方法对各种病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能对各种病证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小组模拟实训法

 

4

4

妇儿科病证

 

各种病症的诊断与针灸治疗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病证的诊断、辩证方法及针灸治疗方法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基本针灸治疗方法对各种病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能对各种病证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小组模拟实训法

 

4

5

皮肤科病证

四肢部推拿穴位

 

知识要求

1.掌握四肢部特定穴位的定位、操作、作用及临床应用

能力要求

1.能熟练的结合手法进行操作

素质要求

1.具有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4

6

五官科病证

各种病症的诊断与针灸治疗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病证的诊断、辩证方法及针灸治疗方法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基本针灸治疗方法对各种病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能对各种病证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小组模拟实训法

 

4

7.

急症

各种病症的诊断与针灸治疗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病证的诊断、辩证方法及针灸治疗方法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基本针灸治疗方法对各种病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能对各种病证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小组模拟实训法

 

4

8

其他

各种病症的诊断与针灸治疗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病证的诊断、辩证方法及针灸治疗方法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基本针灸治疗方法对各种病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能对各种病证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小组模拟实训法

 

4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颈椎病、漏肩风、腰痛、中风、面瘫、耳聋等的针灸治疗,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页(http://www.cacm.org.cn/coboportal/portal/zhzyyxhw.page)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26

《针灸治疗》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针灸治疗总论

“各大医家医德典型案例”

针灸医籍中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研究,组织学生整理收集古代针灸医籍医案,分析挖掘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一名医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职业操守和行医规范。

3

内科病证

“医案里的工匠精神”

在讲内科病证时,让学生多阅读历代名家议案,如何能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针灸名医名家的医案产生兴趣并引起高度重视是学习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最好的课堂思政教育是“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由衷地发出“希望自己成为有道德的一代名医”这一梦想,并且愿意为此付诸努力。正所谓“兴趣为良师”,只有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更有信心,更感兴趣,并自愿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为今后在临床实践中成为一名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妇科病症

“如何让沟通更顺畅”

启发学生对如何诊断该病及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进行思考、探讨解决措施,让同学们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沟通、关心爱护患者,同时增强法律意识。

5

儿科病症

“领悟大医精诚”

组织学生背诵 《大医精诚》 在儿科病症讲解之前,组织学生身穿白大衣在实训楼一楼东背诵 《大医精诚》 篇的节选。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古代圣贤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医学,对待病人。

6

皮外骨伤科疾病

“换位思考,你能做得更好”

在实训课的模拟诊室中,由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或者患者角色,模拟临床诊疗的过程。课前给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并自己准备病种,查阅资料,模拟表演,课前教师会把关指导;其他同学选出代表扮演医生,对“病人”学生进行临床诊察。这样做一方面练习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为医生的感受,该如何对待患者;而扮演患者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作为患者想要得到医生怎样对待的态度。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医德医风。

7.

五官科疾病

“不光要胆大,而且要心细”

医生是一个责任重大职业。病人的身家性命都系于医生之手,稍有不慎,都可能会引起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讲到辨证诊断这部分内容,教师展示一个误诊病例,由于医生的大意,诊断失误,错误的治疗延误了病情,导致病人病情加重。通过病例的讲解,介绍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医生的责任重大。医生必须要对病人认真负责,做到胆大心细。

8.

其他病症

“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利用课余时间无偿向学生提供医疗服务,有学生生病、不舒服,都可以来这里诊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病例教学,向跟诊的学生进行针刺示范。除了知识的传授,还使学生感受到中医康复技术的精妙,并坚定将它发扬光大的信心。

9

外科病症

“中国针灸国际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中国针灸的国际魅力—— — 专业自信、文化自信 以讲座、视频、博文等不同途径与方法,从教师、外国记者、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等不同视角,介绍针灸走向世界的几次重大事件和其中几位贡献者、推动者的身平事迹,以及针灸当前在国际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医疗卫生、经济社会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树立学生专业自信,中华文化自信,学习针灸老一辈工作者以及当代国际针灸传播者的敬业精神,坚信中国针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

10

针灸治疗

“坚信国际针灸标准应当由中国主导制定”

中日韩针灸国际标准之争—— — 时代责任、历史使命 通过追踪最新文献、调研考察,让学生了解日本、韩国在中医针灸领域的工作进展,特别是在国际范围内对制定中医针灸相关国际标准所做的部署与工作,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日韩对中国针灸形成的倒逼机制,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意识到时代责任,历史使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报效祖国培育,坚信国际针灸标准应当由中国主导制定。

11

针灸治疗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 “倡导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倡导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中医文化“和” 的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的价值目标,即“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中医文化 “仁” 的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的价值取向

12

针灸治疗

“正视西方针灸崛起与演变”

西方针灸的崛起与演变—— — 继承创新、奋进开拓 通过最新文献学习,网络新闻报道,结合海外华人针灸工作者访谈,让学生了解“西方针灸”的起因与本质,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西方“反针灸”事件,让学生树立“西方针灸”“干针”不是独立于针灸范畴的医疗技术,而是中医针灸的一部分,让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在针灸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针灸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传统针灸知识,也应学好学会现代科学技术与研究方法,教育学生应当继承创新,奋进开拓,维护中国针灸权益,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附件27

2-14《推拿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杰、董淑雯、贾珍珍、殷华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临床科学,是中医临床科学中以实践技能手段进行治疗的一门专业临床课,是中医康复医学技术的专业技能课。

《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运用中医学和西医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阐述本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阐明推拿在临床上对外科疾病,内伤杂病,康复等各类病证,进行辩证施治的基本规律和施治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本课程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为临床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在课程体系中,前修课程《人体解剖学》、《中医学基础》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提供基础理论,为后续的中医康复技术等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的构成及经络、腧穴的知识

2.掌握各类推拿技术的操作方法、操作要领、主治特点及操作禁忌

3.掌握各种推拿技术的主治特点及操作禁忌

4.掌握各种推拿技术的技能训练方法

5.掌握本课程中“伤科疾病,内科疾病,康复病证”等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诊治操作技能

6.掌握各章节常见、多发病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施治技能

7.掌握推拿治疗的作用、原则、特点,以及常用运动系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

8.熟悉预防保健推拿的常用施术方法和应用技能。

(二)能力目标

1.能熟练完成各种常见推拿手法的操作

2.能熟练完成各种常见疾病推拿技术的操作

3.熟练掌握各种按摩器械的操作

4.能熟练掌握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术的操作

5.能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足部反射疗法的操作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建议

参考学时

1

推拿学发展源流

1. 推拿学发展源流

知识要求:

1. 掌握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对象、基本内容。

2.了解推拿学的发展源流。

能力要求:

1.学会推拿治疗的作用、推拿治疗的原则、推拿治疗的特点。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4

2.

推拿知要

1.推拿的分类

2.推拿的适应证

3.推拿的禁忌证

4.推拿的注意事项

5.推拿时的体位

6.第六节 推拿的介质

7.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

知识要求:

1.掌握推拿的分类、体位、常用介质和异常情况的处理。

2.理解推拿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3.了解推拿禁忌症。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推拿介质,能为患者安排合适的体位,能在进行推拿治疗时区别是否为推拿的适应症,并能及时处理推拿异常情况。

2.会指导患者在进行推拿治疗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

3

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1. 第一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

2. 推拿的治疗原则

 

知识要求:

1.掌握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2.理解推拿的现代研究;

3.了解推拿的镇痛原理。

能力要求:

1. 能将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融会贯通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观看操作视频

6

4.

推拿常用腧穴

脊柱骨盆疾病的推拿治疗

知识要求:

1. 掌握推拿常用腧穴和应用特点;

2. 理解敏感诊治区的应用价值。

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临床常用穴位推拿的取穴技巧,临床常用穴位推拿的操作应用技能。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观看操作视频

10

5

推拿手法

1.基本手法

2.运动关节类手法

3.小儿推拿手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基本手法的操作应用要点、常用复合手法的操作应用要点;

2.理解部分成套手法的操作应用要点和手法运用要领;

3.了解其他手法的操作应用要点。

能力要求:

1. 熟练掌握基本手法的操作技能、常用复合手法的操作技能;

2.  能掌握部分成套手法的操作技能;

3.  具有手法运用技巧合理应用的能力。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24

6

推拿练功

1.基本步型

2.易筋经

知识要求:

1. 理解推拿练功的要领

2.了解推拿练功的基本方法及常用医疗练功方法。能力要求:

1. 能进行常规身体素质训练、常用功法的训练;

2.  会指导患者进行常用医疗练功方法的练习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观看操作视频

10

7

骨伤科病症

1.颈椎病*

附落枕

2.急性腰.扭伤

3.腰肌劳损*

4.腰椎间盘突出症*

5.骶髂关节紊乱症

6.肩关节周围炎*

7.肱骨外上髁炎

8. 腕管综合征

9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0.退行性膝关节炎

11.踝关节扭伤

知识要求:

1. 掌握“教学内容”中重点(带“*”号)疾病的诊断、治疗;

2. 理解一般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治疗。

能力要求:

1. 熟练掌握重点骨伤科疾病的推拿治疗操作技能;

2.  掌握一般骨伤科疾病的推拿治疗操作技能;

3.  能合理应用推拿辅助治疗方法。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观看操作视频

18

8

内、妇、五官科病症

1. 头痛*

2.失眠*

3.胃脘痛*

4.高血压*

5.中风后遗症*

附 面瘫

6.痛经

7.月经不调

8.近视

知识目标:

1.掌握“教学内容”中重点(带“*”号)疾病的诊疗方法;

2. 理解一般内、妇、五官科病证的诊疗方法。

能力要求:

1. 熟练掌握重点内、妇、五官科病证的推拿治疗操作技能;

2.  会一般内、妇、五官科病证的诊疗技能;

3.  能合理应用推拿辅助治疗方法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观看操作视频

10

9

儿科病症

1.发热*

2.咳嗽

3.婴幼儿腹泻*

4.疳积*

5.夜啼

6.小儿肌性斜颈*

7.小儿多动症

知识目标:

1.掌握“教学内容”中重点(带“*”号)疾病的诊疗方法;

2. 理解一儿科科病证的诊断、治疗。

能力要求:

1. 熟练掌握本章重点病证的推拿治疗操作技能;

2.  会一本章其他病证的诊疗技能;

3.  能合理应用推拿辅助治疗方法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观看操作视频

6

10

自我保健推拿法

1.固肾益精法

2.健脾益胃法

3.疏肝利胆法

4.宣肺通气法

5.宁心安神法

6.消除疲劳法

7.振奋精神法

知识目标:

1.掌握自我保健推拿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理解其他保健推拿的方法。

能力要求:

1. 熟练掌握自我保健推拿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及其他保健推拿的操作技能。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观看操作视频

6

11

保健推拿法

1. 全身保健推拿法

2. 足部保健推拿法

3. 美容推拿法

知识目标:

1.掌握美容推拿、足部保健推拿、全身保健推拿的方法;

2. 理解其他保健推拿的方法。

能力要求:

1. 会美容推拿、足部保健按摩、全身保健推拿的方法及其他保健推拿的操作技能。

2. 素质要求:

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推拿工作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8.观看操作视频

6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推拿手法、颈椎病、腰痛、肩周炎、膝骨关节炎、痛经、胃痛等的推拿治疗,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页(http://www.cacm.org.cn/coboportal/portal/zhzyyxhw.page)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28

《推拿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推拿学发展源流

201310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小儿推拿属于“健康服务业”中“健康管理与促进”范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大力支持发展。

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2

推拿知要

20161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第一部白皮书!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中医药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在“治未病”、重大疾病防治、康复以及完善健康保障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健康环境方面,中医药也具有优势。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3

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20161225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该法将于201771日正式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黄薇表示:《法规》的出台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针!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推拿常用腧穴

广东省近日出台的《广东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海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中药名企,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

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的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5

推拿手法

日前,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弘扬职业精神,而且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6

推拿练功

天津

各区设二甲以上中医院

  天津市政府近日转发市卫计委拟定的《天津市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中医药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方案》提到,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进一步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达到8所以上,实现每个区都有1所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广太极拳运动和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健身气功。

有政治引领功能、价值观培育功能和医德教育功能,是开展医学生育人工作的宝贵资源。

7

骨伤科病症

河北基本医保向中医药倾斜

近日,河北省已全部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整合,多地在新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给予中医药较大倾斜政策。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该是敬畏生命,预防疾病,解除病痛,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8

内、妇、五官科病症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这是首个由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起草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安徽省中药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成为安徽新兴主导产业,进入全国中药产业前十强。

  《规划》确定了四项发展任务,一是加快发展中药农业;二是壮大升级中药工业;三是创新拓展中药商业;四是融合发展中药大健康服务业。

培养医学生敬畏生命的职业素养,先于、高于和服务于普通居民的健康素养,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服务群众健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使其早认识、早实践、早养成,从而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感

9

儿科病症

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201310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小儿推拿属于“健康服务业”中“健康管理与促进”范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大力支持发展。13年,小儿推拿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培养学生"责任与奉献"的职业素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道德准绳和"敬畏生命,珍视健康"的核心价值观,任重道远。

10

自我保健推拿法

 今年,云南将全面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重点做好35个县中医药整体能力提升工作,争取创建10个左右的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先进单位。并将加快推进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与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同步部署1000个基层“中医馆”健康云平台建设。

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11

保健推拿法

215日,吉林省召开中医药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7年工作,为全省中医药工作指明方向,带领全省中医药工作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今年将注重中医药服务健康城市建设,着力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开展中医药服务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公主岭市、通化县、乾安县等中医药服务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探索中医药服务健康新模式,提升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服务能力。继续开展6个县级中医院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项目建设,提升中医医院老年健康服务能力,促进中医医院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技术支撑,探索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附件29

 

2-15《中药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贾珍珍、董淑雯、殷华、王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药学》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体结构与机能》《中医基础理论》《康复治疗基础》,同步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卫生法律法规》《临床医学概论》《康复评定技术》《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后续课程为《人际沟通》《运动治疗技术》《小儿推拿》《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方剂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康复工程技术》《疾病康复》《中医内科学》《社区康复》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中药临床应用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学习《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本课程将思政德育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深化人文思想,掌握科学方法,为中医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与无毒、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煎药时常用的特殊处理方法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应用技能; 102 味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应用(主治病证及重要配伍的意义);特殊药物的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功效类似药物的异同点。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中药的剂量和服法等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78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3.了解中药的饮食禁忌,中药的采集、炮制,教材中其余中药的分类、药性、功效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药学总论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指导各论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

2.能够运用辨证的观点,协助临床选用药物。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6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中药总论

1.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2.中药的产地、采集与炮制

3.中药的性能

4.中药的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作用;“七情”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配伍禁忌和妊娠用药禁忌的内容;煎药时的特殊方法。

2.熟悉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中药炮制的目的;“道地药材”的含义;中药剂量的含义,中药服药方法。

3.了解中药采集;中药计量单位的换算。

能力要求

能运用中药学总论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深各论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

素质要求

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4

2

中药各论

1.解表药

2.清热药

3.泻下药

4.祛风湿药

5.化湿药

6.利水渗湿药

7.温里药

8.理气药

9.消食药

10.驱虫药

11.止血药

12.活血化瘀药

13.化痰止咳平喘药

14.安神药

15.平肝熄风药

16.补虚药

知识要求

1.掌握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药的含义、作用、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了解常用中药的别名。

能力要求

能说出常用中药的功效。

素质要求

1.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16

3

实训

常用中药饮片的辨识

知识要求

了解常用中药饮片的特征

能力要求

能认出常用中药的特征

素质要求

1.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实物展示法

4.启发教学法

 

16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物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药产生感性认识,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二)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建议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平日成绩占20%,包括课堂提问和作业;实训成绩占30%,主要为日常操作考核成绩;学期末考核成绩占50%

第一,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将日常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第二,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并与考试成绩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第三,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电子资料库等。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配备标准进行。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适合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好讲稿、教案,制作好课件。教案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30

《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简史

砥砺前行

学生以中药为切入点,“窥一斑而知全豹”地领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缤纷多彩,进一步巩固和夯实爱国情感,树立和坚定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念。

2

中药生长环境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

3

清热药

药材背后的故事: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心路历程

 

救死扶伤、拯危扶弱、全力以赴、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是“大医精诚”的生动注解,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悟,而后见贤思齐、躬耕岐黄、 勤勉上劲、献身杏林。

4

理气药

化湿药

工匠精神:古今名医动人事迹

适时引入河间学派、易水学派的传承演变及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等名家师承前学、继承发扬的动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传承振兴祖国医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当代的“国医大师”为榜样和偶像,鼓舞和激励其努力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更好地继承先辈衣钵,做中医事业合格、出色的接班人。

5

平肝熄风药

温故知新

鼓励和激发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学好中医药不仅要“温故”(学习与继承),更要“知新”(发展与创新)。

6

中药的炮制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塑造和培育学生“永不满足、精益求精、见微知著、精于辨证” 的“工匠”精神,争当德艺双馨的“上工”。

7

解表药

温里药

补气药

 

中药文化

 

唤醒学生的人文精神,着力提高文化素养,打造“有诗意、有情怀”的中药课。

8

活血化瘀药

“丝路中药情”与“一带一路”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高屋建瓴地理解和领会中医药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以振奋精神、升华情感、坚定信心。

9

动物类中药

尊重生命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精神


附件31

2-16《方剂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贾珍珍、董淑雯、殷华、王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方剂学》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与军事理论》《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卫生法律法规》《人体结构与机能》《中医学基础》《康复治疗基础》《康复评定技术》《临床医学概论》《中药学》《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同步课程为《人际沟通》《运动治疗技术》《小儿推拿》《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推拿治疗学》,后续课程为《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康复工程技术》《疾病康复》、《中医内科学》《社区康复》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将中医文化融入本课程的思政课中,做到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培养学生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方剂及方剂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2.掌握每首方剂的分类、组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能对临床常用方剂与中成药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熟悉概述中的含义、作用、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方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能够运用辨证的观点,协助临床选方用药。

3.能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初步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6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方剂学基本理论

1.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2.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3.方剂的剂型与使用

 

知识要求

1.掌握方剂与方剂学的定义;“八法”含义;方剂的组成原则;中成药常用剂型和影响中成药功效的因素。

2.熟悉方剂的变化形式。

能力要求

能运用方剂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深各论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4

2

方剂各论

1.解表剂

2.清热剂

3.泻下剂

4.消食剂

5.和解剂

6.温里剂

7.补益剂

8.固涩剂

9.安神剂

10.理气剂

11.理血剂

12.治风剂

13.祛湿祛痰剂

知识要求

1.掌握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消食剂和解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祛湿祛痰剂的分类、组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

2.熟悉概述中的含义、作用、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能力要求

能对方剂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

素质要求

1.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示教练习法

7.小组讨论法

16

3

实训

1.汤剂的制备。

2.处方的使用。

3.对表证、里证、实证、虚证、血瘀、湿证、痰证等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作出诊断,出示治法,并给予适当的方剂。

知识要求

1.掌握汤剂的制备。

2.了解处方的书写。

能力要求

能够根据证型准确选出相应的方剂。

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尊重、体贴、关心、爱护患者的职业素养。

2.具有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实物展示法

4.启发教学法

5.案例教学法

 

16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方剂临床运用能力;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物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方剂产生感性认识,充分认识到功效相似方剂的异同点;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二)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建议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平日成绩占20%,包括课堂提问和作业;实训成绩占30%,主要为日常操作考核成绩;学期末考核成绩占50%

第一,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将日常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第二,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并与考试成绩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第三,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电子资料库等。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配备标准进行。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适合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好讲稿、教案,制作好课件。教案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32

《方剂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方剂的发展历史

古今名医医德修养

培养学生对古代医师及医学事业的崇敬之情,加强学习中医、学习方剂学的信心和热情。

2

方剂的分类和组成

 

“为天地立心”

 

使学生能够辩证客观地对待社会上所出现的各种声音,从内心深处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步入临床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3

泻下剂

习近平的健康观: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清热剂

从心理健康到幸福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神因素 (心理健康、乐观开朗) 可以使气机通调、气血调和,如此就不易被火邪所侵袭。要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等。

5

温里剂

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教育学生固护一身之阳气,方可永葆生命活力。更要引导学生爱国爱校,多多接触正能量,“温暖”心理。

6

安神剂

习近平倡导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们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不要胡思乱想,端正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

7

祛湿剂

“条条大路通罗马”

提示学生解决问题可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8

祛痰剂

“同心同德,兴民兴邦”

提示学生成长与所在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好环境,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有素质的大学生。


附件33

2-17《中医内科》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殷华、董淑雯、贾珍珍、王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医内科学》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是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人体结构与机能、中医学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临床医学概论、康复评定技术、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运动治疗技术、小儿推拿、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方剂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治疗学,同步课程为针法灸法学、言语治疗技术、针灸治疗学、康复工程技术、疾病康复、社区康复等,最后去医院跟岗实习。

通过学习,对前导课程知识的掌握起着巩固和加强作用,同时它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各科的基础,对形成中医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具备中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证含义及临床特征;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类证鉴别;各证型的证候、病机、治法和主治代表方。

2.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内科疾病中病、证、症的含义及联系与区别;中医内科辩证论治原则;内科临证方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病机、辩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和方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调护、转归及预后。

(二)能力目标

1.熟悉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正确诊断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具备对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2.能运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辩证分析、拟定治法及选择主治代表方,并结合临床变化加减用药。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绪论

1.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及发展简史

2.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辨证论治概要

3.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知识要求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辨证论治原则和临证方法。

2.熟悉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内科疾病中病、证、症的含义;内科常用治法。

3.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能力要求

能初步建立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理念

素质要求

培养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2

2

各论

1.肺系病证

2.心脑病证

3.脾胃病证

4.肝胆病证

5.肾系病证

6.气血津液病证

7.经络肢体病证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病的定义、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和基本辩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各病的病因病机、分期、病理演变过程、类证鉴别。

3.了解各病的演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能力要求

能运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断、辩证分析、拟定治法及选择主治代表方,并结合临床变化加减用药。

素质要求

1.培养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有中医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体贴患者。

3.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小组讨论法

18

3

实训

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案分析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病的定义、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和基本辩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各病的病因病机、分期、病理演变过程、类证鉴别。

3.了解各病的演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能力要求

能运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断、辩证分析、拟定治法及选择主治代表方,并结合临床变化加减用药。

素质要求

1.培养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有中医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体贴患者。

3.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1.线上教学

2.讲授法

3.案例教学法

4.启发教学法

5.任务驱动法

6.小组讨论法

12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实训操作。抽签内容包括中医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页(http://www.cacm.org.cn/coboportal/portal/zhzyyxhw.page)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34

《中医内科》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传播中医思想、弘扬传统文化

将中医人文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汲取中医传统文化价值观精髓,并注入当代大学生德育之中,在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加强中医内科知识培养并与学生思想道德隐性教育相融合,既有利于传承中医经典,又有利于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咳嗽

大医精诚、医者仁术

 

让学生们感受古代圣贤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医学,对待病人。

3

哮病

责任与奉献

树立责任意识、 强化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法律意识。

4

胸痹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培养学生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5

眩晕

“敬畏生命,珍视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6

中风

“讲好中国梦、传播正能量”

增强学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一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有这种社会责任感。

7

不寐

坚定“文化自信”

向同学们展示中医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学生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进而增强和树立“四个自信”,为自身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8

胃痛

“敬畏生命,医德至尚”

 

让学生对“生命”能够珍视、尊重和敬畏,从而热爱生活、感悟生命的有限与宝贵;对“死亡”能够直面、正视和理解,坦然接受。

9

 

泄泻

传播医学前沿知识,

与时俱进发展中医

向学生传播更多的医学前沿知识,在健康和疾病领域有哪些新的发现和发明,开拓学生的眼界,不故步自封,不墨守 成规,能够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医药事业。

10

消渴

近现代医家的经典医案、误诊案例

 

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伟大成就,深深感到作为中医学子无比自豪的同时,也让其领悟到医者所承担的责任和不容易,通过爱岗敬业典型案例的道德示范,对大学生进行奉献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11

痹证

“加强沟通交流,注重人文关怀”

让学生深刻领悟良好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和仁爱教育。

12

水肿

“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强化医学法律意识。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法律意识,以此指导工作、维护自身权益、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规避医疗纠纷。


附件35

2-18《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曹海波、董玉泉、尹学磊、周斌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工程技术》是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及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要求而设。本教材是从专科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出发,突出康复治疗技术岗位所要求的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容,使课程和教材更加符合基层康复治疗岗位工作的实践的要求,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与结构、基础医学概要、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等,同步课程包括康复治疗基础、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疾病康复、社区康复、康复心理、社区康复等,后续课程为跟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康复工程技术常用技术的选配和使用;

2.熟悉康复工程技术常用技术的特点和功能;

3.了解康复工程技术常用技术的制作。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康复工程技术基本理论;

2.能安排适合的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诊疗和康复环境;

3.能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康复服务和开展健有关康复的健康教育;

4.能独自规范地完成康复工程技术常用技术手法的操作;

5.能配合康复医师完成康复病人的治疗;

6.能应对复杂的临床环境;

7.能熟练运用多种人际沟通技巧与不同人群恰当、准确、有效地沟通;

8.能创造性地进行某些康复工程技术常用技术手法的操作,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

学时

1

康复工程技术概述

1. 康复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康复工程技术产品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康复工程技术产品的分类;康复工程技术产品与医疗器械的区别。

2.熟悉康复工程技术的主要工作内容;康复工程技术产品的适配。

3.了解康复工程技术的发展;康复工程技术产品的评估。

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够理解康复工程技术产品服务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服务-提供的不仅是产品,而是蕴涵在产品之中的康复服务。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了解康复工程技术的特色及康复治疗师的角色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康复工作

3

2

假肢技术

1截肢者的康复

2下肢假肢

3上肢假肢

 

知识要求

1.掌握残肢的日常护理和训练技术;截肢的术后的康复评定;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及内容;上/下肢假肢的使用和训练方法。

2.熟悉截肢的原因;常见的截肢平面;截肢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上/下肢假肢的基本要求;上/下肢假肢的分类;假脚和关节的种类和特点;上/下肢假肢的功能评定;上/下肢假肢处方内容。

3.了解截肢的定义;截肢术的要点;良好的残肢条件;上/下假肢的零部件和结构和组成;上/下肢假肢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能力要求

能够为截肢者提供较完善的康复训练方法,为截肢者装配假肢做好准备工作;能够为截肢者选择合适的假肢,即开具“假肢处方”,并能够指导患者进行使用假肢的基本训练,还能够对照假肢的基本要求对截肢者穿戴假肢进行初步体验和评估。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康复工程技术顺序,学习残肢的日常护理和训练技术、假肢矫形技术的使用和训练方法、截肢术后康复评定。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下肢假肢的使用和训练方法等操作技术

5

3

矫形器技术

1下肢矫形器

2上肢矫形器

3脊柱矫形器

 

知识要求

1.掌握上/下肢/脊柱矫形器的国际标准分类;上/下肢/脊柱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上/下肢/脊柱矫形器的种类和适应证及简单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2.熟悉上/下肢/脊柱矫形器的分类及基本功能;常用矫形器的制作方法;上/下肢/脊柱矫形器的处方。

3.了解上/下肢/脊柱矫形器的使用目的、检查要点。

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够完成简单矫形器的制作;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开具相应的矫形器,并能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种上/下肢/脊柱矫形器,学会指导患者使用矫形器进行各种康复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康复工程技术顺序,学习/下肢/脊柱矫形器的国际标准分类、生物力学原理、种类、适应症。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下肢/脊柱矫形器的使用和训练方法等操作技术

5

4

其他康复辅助器具技术

1.轮椅

2.助行器

3.姿势辅助器

4.自助具

5. 助听器

6. 助视器

7. 康复训练辅助器具

 

知识要求

1.掌握轮椅的基本结构,轮椅的选配技术,轮椅的使用技术;常用助行器的选配使用方法,影响助行器选用的因素;姿势(卧姿、坐姿和站姿)辅助器的适配原理、常用的种类及特点;各类自助具的选择与应用;助听器/助视器的选配原则及适应证与禁忌证;常用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的基本结构组成、基本用途。

2.熟悉轮椅的附属结构,轮椅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轮椅的保养与维修技术;助行器的分类,助行器的功能;姿势辅助器的基本功能、适配原则和适配前的评估方法;自助具的选用与制作原则,一些简单自助具的制作方法;助听器/助视器的性能及指标、选配步骤、使用注意事项;常用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的结构性能要求、安全使用的方法。

3.了解轮椅的定义,轮椅的分类,轮椅的测试评估方法,轮椅使用者的家居改造;助行器的含义;姿势辅助器的定义与分类;自助具的定义、种类没使用自助具的目的;助听器/助视器的定义及分类、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常用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的机构参数。

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够理解选配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并非一件简单事情,康复辅助器不仅是残疾人的必不可少的代偿工具,而且还是他们生活娱乐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工具。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选配相应的康复辅助器具,并能够指导其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康复工程技术顺序,学习轮椅、常用助行器的选配使用方法、原理、种类、特点、助听器/助视器的选配原则及适应证与禁忌证。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轮椅、助行器、姿势辅助器

、自助具、 助听器

、助视器、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和训练方法等操作技术

6

5

康复工程新技术(选修)

1.康复机器人

2.功能性电刺激

3.假肢矫形新技术

4. 虚拟现实技术

5. 环境控制系统

 

 

知识要求

1.了解康复机器人、功能性电刺激、假肢矫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环境控制系统等康复工程领域中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够简单地介绍康复机器人、功能性电刺激、假肢矫形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环境控制系统等康复工程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旨在开拓视野、培养兴趣、增加知识面和展望康复工程技术的新未来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康复工程技术顺序,学习康复机器人、功能性电刺激、假肢矫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环境控制系统等康复工程领域中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康复机器人、功能性电刺激、假肢矫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环境控制系统等康复工程领域中新技术的使用和训练方法等操作技术

6

6

实训

1.假肢装配的基本流程

2.下肢截肢者的康复评定及开具假肢处方

3.踝足矫形器的测量与石膏取型

4.用低温热塑版材制作腕手矫形器

5. 轮椅的使用

6. 助行器的使用

7. 自助具的制作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工程常用器具的选配和使用。

2.熟悉康复工程常用器具的特点和功能

3.了解康复工程常用器具的制作

能力要求

能根据病人病情为患者选配和安装合适的康复工程器具器具,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护理程序,学习康复工程常用器具的选配和使用、特点和功能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假肢装配的基本流程,下肢截肢者的康复评定及开具假肢处方,踝足矫形器的测量与石膏取型,用低温热塑版材制作腕手矫形器,轮椅的使用, 助行器的使用, 自助具的制作

配合

7

七、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实践课利用实训中心、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采用单项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临床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的渐进式下临床方法,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里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康复技师执业考试贴近,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假肢装配的基本流程,下肢截肢者的康复评定及开具假肢处方,踝足矫形器的测量与石膏取型,用低温热塑版材制作腕手矫形器,轮椅的使用, 助行器的使用, 自助具的制作等,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认识实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技师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康复医学会(http://www.carm.org.cn/)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36

《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康复工程技术概述

名人名言:一个医生,不是为自己的名誉工作,他的价值,远比那五花八门的名誉更神圣、更金贵棗驱除瘟疫,用欢乐代替痛苦。——张海迪

加强医德教育与学生的行业自我认可教育。

2

假肢技术

名人效应:张海迪

以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结合张海迪在康复事业上为我国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为张海迪相似的患者设计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服务计划,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

3

矫形器技术

名人名言: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结合班级中同学关系的相处,教育学生在工作中注意管理自己的言行,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个人情商。

4

其他康复辅助器具技术

名人名言: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周恩来

一路漫长毫无边际,吾院学子应当好学、谦虚、客观、冷静,方可大为成才。

5

康复工程新技术(选修)

溜索医生邓前堆事迹教育。

教育学生能够不畏艰难和困苦,勇于奉献、实现自我。

6

实训

《中国好邻居》歌曲,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们的互助、互爱和乐于助人的意识。

 


附件37

2-19《疾病康复》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 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 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 编制者:尹学磊、董玉泉、周斌、曹海波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疾病康复》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它研究常见疾病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科;是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以临床常见疾病为重点,突出了疾病的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应用技术。疾病康复不仅强调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而且要促进其心理、情绪、精神、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康复,使之重返家庭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理解和掌握疾病康复知识,将为后续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修课程为《运动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生将进入临床康复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常见疾病康复的概况及基本内容。能够阐述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能够说出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机构组成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说出残疾的概念、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康复医疗常规工作的内容架构 

2.熟悉常见疾病康复的理论基础。能够说出常见疾病康复的评定内容、康复治疗的分期及特点,阐述康复治疗的措施。例如脑卒中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小儿脑瘫的康复、心血管损伤的康复、糖尿病的康复、呼吸系统的康复、感官残疾的康复、烧伤的康复、骨关节疾病的康复等内容。

3.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说出康复治疗人员的角色,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及技术水平管理、临床上心理管理、作息时间管理、康复治疗环境;阐述康复治疗的概念、特点、原则及内容,心理护理的原则、方法,质量安全管理,脑卒中的定义、康复治疗目的及内容;使用轮椅、拐杖,使用皮肤护理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完成体位及其转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二)能力目标:

1.能学会常见疾病康复的康复评定方法

2.能够学会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3.能够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实施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

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导论

1.概述

2.疾病康复的工作模式

3.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

4.康复医疗机构

知识目标

1.掌握疾病康复的基本概念、内容与目标;疾病康复的动作模式。

2.熟悉疾病康复的主要适应症;疾病康复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3.了解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资格与职责;康复医疗机构。

素质目标

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者、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疾病康复的内容、目标,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疗机构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2

2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

1.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2.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3.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4.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

5.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康复

6.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康复

知识目标

1.掌握脑卒中的定义、功能障碍特点、康复评定的项目和评定内容、各期主要康复治疗技术。

2.熟悉脑卒康复治疗分期;各期康复治疗的目标。

3.了解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预后;三级预防。

能力目标

能针对不同的神经损伤,做出准确的康复评定,选择合适康复治疗方案。

素质目标

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通过案例、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理论知识,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神经损伤做出准确的康复评定。

 

14

3

骨关节系统病患者的康复

1.骨折后患者的康复

2.颈椎病患者的康复

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

4.肩周炎患者的康复

5.关节炎患者的康复

6.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

7.截肢患者的康复

8.运动损伤患者的康复

9.手术伤患者的康复

10.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

知识目标

1.掌握骨折的康复治疗;常见骨折的康复。

2.熟悉骨折的康复功能评定方法;骨折的临床表现;骨折的愈合;骨折的康复问题

3.了解骨折的概念;骨折的一般临床表现。

能力目标

能针对不同的骨关节损伤,做出准确的康复评定,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

素质目标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以案例为依托,结合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骨关节系统患者的康复评定及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借助多媒体形象演示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

14

4

心肺和代谢疾病患者的康复

1.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2.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

5.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6.肥胖症患者的康复

知识目标

1.掌握高血压患者的康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

3.了解高血压康复治疗的机制。

能力目标

能针对不同的心肺和代谢疾患做出准确的康复评定,选择合适康复治疗方案。

素质目标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以案例为主线,辅以多媒体演示常见心肺代谢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疾病的康复评定,进而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具有正确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能力。

6

5

儿童疾病的康复

1.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

2.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

3.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

4.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康复

知识目标

1.掌握脑性瘫痪概念;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脑性瘫痪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3.了解脑性瘫痪病因;预防。

能力目标

能针对不同的儿童疾病特点,做出准确的康复评定,选择合适康复治疗方案。

素质目标

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引申巩固-提升素质”为设计思路,辅以临床仿真视频,让学生掌握常见儿童疾病的康复评定及方案。

 

10

6

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

1.概述

2.康复评定

3.康复治疗

4.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

知识目标

1.掌握恶性肿瘤康复的基本概念;恶性肿瘤的康复治疗目标;恶性肿瘤的康复治疗原则和方法。

2.熟悉恶性肿瘤的康复评定;常见恶性肿瘤术后的康复治疗。

3.了解恶性肿瘤的病因;恶性肿瘤的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能力目标

能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特点,做出准确的康复评定,选择合适康复治疗方案。

素质目标

具有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关心、爱护患者。

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方案。

4

7

烧伤患者的康复

1.概述

2.康复评定

3.康复治疗

知识目标

1.掌握康复治疗分;康复治疗目标;正确的体位ROM训练和挛缩的处理;早期和后期的创面治疗;肥厚性瘢痕的压力治疗。

2.熟悉烧伤的临床分;康复评定;常见功能障碍

3.了解烧伤的定义;临床处理。

能力目标

能针对烧伤患者的特点,做出准确的康复评定,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

素质目标

具有正确和积极的伦理、法律、职业态度和健康观念等人文素质

采用多媒体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充分理解烧伤的评定及相关的康复治疗方案,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8

继发疾病与并发症的康复

1.慢性疼痛的康复

2.压疮的康复

3.痉挛的康复

4.挛缩的康复

5.吞咽障碍的康复

6.神经源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

7.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

知识目标

1.掌握慢性疼痛康复评定的常用方法

2.熟悉慢性疼痛的特征;各种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

3.了解常见慢性疼痛综合征及其止痛方法。

能力目标

能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或体征,做出准确的康复评定,选择合适康复治疗方案。

素质目标

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以情景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慢性疼痛、压疮等继发疾病或并发症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方案,并辅以案例讨论,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开展宣传和教育。

10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训的结合,适当安排指导性自习,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意学员能力的培养,学员通过对理疗与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树立康复整体观念,进而认识和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全面康复治疗原则。

将病例教学法引入康复教学中,具体应用于课程导入、课堂举例和课终考试等环节中,既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又与临床结合更紧密,更容易考察出学员掌握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1.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

在康复医学的部分章节采用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具体应用于课程导入、课堂举例和课终考试等环节中,通过病例引导和教员指导下的课堂讨论、资料查询、自学等方式启发学员分析、讨论有关康复医学问题,学习康复医学知识。既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又与临床结合更紧密,更容易考察出学员掌握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以学员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的方法,强调从提出问题人手,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形象式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操作演示教学。由于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操作性技术,若单纯理论讲解,比较枯燥抽象,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操作画面直接展示给学员,课堂实际操作演示,并在理论课后安排学员在床边或者康复机构进行实地教学,使教学更形象逼真,效果更好。

(二)考核方法

突破传统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测验、观察记录、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考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重视规范、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医疗安全、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案例资源库等。

2.认识实习科室:高密市人民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3.校外实训基地:各级医院的康复、保健科室。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围绕学习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两强两精(强应用、精理论,强实际需要,精学科架构),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特点,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体现职业与学科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和实践性。内容设置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材主题内容、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典型病例、学习小结、复习思考题等栏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3.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5.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思想。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已开发的教学资源有:教学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

2.充分利用见习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的各种资源,开设认识实习实践课,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积极建设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将所有基本教学资源以任务为单元上网,如动态指导、必备知识、实训或演练内容、任务报告、综合习题、电子课件、参考文献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38

《疾病康复》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导论

中国文明网中国好医生事迹选摘

加强医德教育与学生的行业自我认可教育。

2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

耳聋的音乐家贝多芬

通过身残志坚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

3

骨关节系统病损患者的康复

名人效应:张海迪

以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结合张海迪在康复事业上为我国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为张海迪相似的患者设计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服务计划。

4

心肺和代谢疾病患者的康复

名人名言:一个医生必须有音乐家的耳朵,戏剧家的嘴巴。在病人痛楚时,能用精确的听觉去辨别病情,用明快的语言消除疑虑,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罗生特

通过名人名言教育学生们宏伟的医德观。

5

儿童疾病的康复

脑瘫患儿康复视频

通过短视频,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起他们对智力残疾患者的关注度、好奇心和帮助欲,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6

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

名人名言: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周恩来

一路漫长毫无边际,吾院学子应当好学、谦虚、客观、冷静,方可大为成才。

7

烧伤患者的康复

名人名言: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孙思邈

教育学生为人处事、行医助人的注意事项。

8

继发疾病与并发症的康复

溜索医生邓前堆事迹教育。

教育学生能够不畏艰难和困苦,勇于奉献、实现自我。


附件39

2-20《社区康复》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寇山林、尹学磊、曹海波、周斌刘世伟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社区康复》是高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社区康复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用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之一。学习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临床逻辑思维,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运用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言语疗法等多种康复手段,对躯体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言语听力等障碍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主要服务对象特点,制定社区康复常见残障疾患的康复计划、康复措施、训练方法;

2.熟悉社区康复常见疾病的评定方法;

3.了解社区康复的三级预防和转介服务。

(二)能力目标:

1.学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获得所需的康复评定资料。

2.能够运用康复评定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正确的康复评估。

3.学会社区康复常见残障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形式帮助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

5.学会社区康复工作日常管理。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6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社区康复概论

1.社区的基本概念与社区服务

2.社区康复基本概念

3.社区康复的产生与发展

4.社区康复目标、特点、原则、模式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社区康复定义、社区康复目标、原则及特点。

2.熟悉社区的基本特征、社区的构成要素。

3.了解社区的分类、社区的功能、社区的服务内容、社区康复的发展史

素质要求

1.具有爱岗敬业、热忱奉献的职业情感

2.具有尊重、关心病人的意识,保护病人的隐私

借助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结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社区、社区康复的内涵,使学生了解社区康复的目标、模式及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关心病人的意识。

2

2

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

1.社区康复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

2.社区康复管理与实施体系

3.社区康复发展规划的制定

4.社区康复的评估

5.社区康复工作人员的培训

6.社区康复的调查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康复工作内容、社区康复流程。

2.熟悉社区康复人员培训、社区康复评定方法

3.了解社区康复相关部门工作制度及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能力要求

学会社区康复工作日常管理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关心、爱护病人的意识

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多媒体演示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充分理解社区康复的日常管理工作。

2

3

康复训练与服务在社区中的开展

1.社区康复对象

2.社区康复内容

3.社区康复形式

 

知识要求

1掌握病损、残疾、残障残疾人定义;社区康复的对象、残疾分类及社区康复形式。

2.熟悉社区康复的内容

3.了解残疾人重返社会及条件

能力要求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形式帮助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爱护病人的意识

以案例为依托,结合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社区康复内容及康复形式等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伤意识。

4

4

肢体功能障碍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1.肢体残疾概述

2.脑卒中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3.脊髓损伤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4.脑性瘫痪的社区康复训练

5.截肢的社区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肢体残疾级别的评定标准,

2.掌握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截肢患者社区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的制定,康复训练的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

3.熟悉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截肢患者康复训练评定方法。

4.了解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截肢患者社区康复的三级预防及转介服务。

能力要求

能运用所学知识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截肢患者制定合理康复计划、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同情、关心爱护残障的意识

通过案例、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肢体残疾的评定、各型残疾康复计划的制定及治疗方案,同时培养学生同情、爱护残障人的意识。

8

5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1.智力残疾概述

2.智力残疾患者评测

3.康复训练计划

4.康复训练方法

5.康复训练评估

6.转介服务

知识要求

1.掌握智力残疾的定义、主要临床变现及分类标准;常用智力残疾评测方法评测标准及评测依据智力残疾六大领域康复训练方法

2.熟悉智力测量和社会适应行为评定的多种方法及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方法;不同康复训练条件下智力残疾患者正确可行的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

3.了解智力残疾的病因、伴发症状、预防知识智力残疾者的转介服务和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

能力要求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智力残疾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关爱病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

通过典型案例导入,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理解智力残疾的含义、评定、康复计划及方法等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对相关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

6

精神残疾社区康复

1.概述

2.精神障碍症状学与治疗

3.精神残疾社区康复

4.我国精神障碍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知识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概念,精神残疾分级,常见精神症状,精神残疾社区康复。

2熟悉精神障碍分类,药物治疗3.了解精神障碍的评估与评估工具,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精神障碍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能力要求

能指导精神残疾病人做好社区康复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爱护病人的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论讲授,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精神残疾社区康复道德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指导相关病人做好社区康复。

4

7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1.听力残疾概述

2.听力残疾评定方法

3.听力残疾的治疗与训练

4.听力残疾的预防与早期干预

5.听力残疾的转介服务

知识要求

1.掌握听力残疾的概念、分级,听力障碍的评估;听力障碍的听觉言语训练。

2熟悉社区常用听力检查方法3.了解听力残疾的病因

能力要求

能指导听力残疾病人做好社区康复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爱护病人的意识

以典型案例为依托,结合讨论式、启发式、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听力残疾的概念、评估、康复训练及早期干预等理论知识,并能够指导相关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4

8

言语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1.言语残疾概述

2.言语残疾评定方法

3.言语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4.言语残疾的预防和转介服务

知识要求

1.掌握言语残疾的概念、分级掌握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社会评定和治疗。

2熟悉言语残疾的评定方法

3.了解言语残疾的病因

能力要求

能指导言语残疾病人做好社区康复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爱护病人的意识

通过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设计主线,辅以多媒体形象展示,让学生掌握言语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相关知识。

4

9

视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1.视力残疾概述

2.视力残疾检查方法

3.视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4.视力残疾的预防

5.视力残疾的辅助工具

6.转介服务

知识要求

1.视力残疾、视力、低视力、定向行走的基本概念;视力残疾的标准及检查方法;弱视、低视力及盲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2熟悉盲童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社区视力残疾的预防;转介服务。

3.了解我国不同行业视力残疾标准;视力残疾发生的原因;视力残疾人的辅助工具

能力要求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视力残疾的人进行初步的诊断,并做好社区康复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爱护病人的意识

多媒体演示进行理论讲授,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视力残疾社区康复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爱眼意识。

4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及课程特点,灵活选择下列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是以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的教学方法。

2.角色扮演法:根据操作项目分组进行演练,模拟病人、技师、针对病人的临床表现现状给予相应护理。

3.情境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环境,并配置与实际相似或相同的仪器设备,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接受专业训练。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病例,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综合,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

5.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分组实验实训,由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技能教学,不仅让老师把握学生操作中的不足,而且也能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

(二)考核方法

突破传统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测验、观察记录、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考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重视规范、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医疗安全、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

2)认识实习实训条件:选取社区康复机构68家,能承担肢体运动障碍、精神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等患者康复评定、康复训练的认识实习实训要求。各康复机构具有满足PTOTST等训练的基本设备。各康复机构具有能完成带教任务的技师1-2名。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康复治疗岗位职责。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社区康复的技能操作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人卫医学网教育频道(edu.ipmph.com)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标准是依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康复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附件40

《社区康复》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社区康复概论

中国好人榜

在学生的思想上播撒奉献、服务、爱心、关爱意识。

2

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

名人名言: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结合班级中同学关系的相处,教育学生在工作中注意管理自己的言行,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个人情商。

3

康复训练与服务在社区中的开展

溜索医生邓前堆事迹教育。

教育学生能够不畏艰难和困苦,勇于奉献、实现自我。

4

肢体功能障碍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名人效应:张海迪

以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结合张海迪在康复事业上为我国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为张海迪相似的患者设计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服务计划。

5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脑瘫患儿康复视频

通过短视频,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起他们对智力残疾患者的关注度、好奇心和帮助欲,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6

精神残疾社区康复

《中国好邻居》歌曲,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们的互助、互爱和乐于助人的意识。

7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耳聋的音乐家—贝多芬

通过身残志坚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

8

言语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千手观音—邰丽华

通过身残志坚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

9

视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出生后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听力

励志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附件41

2-21 《康复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选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七)编制者尹学磊、董玉泉、周斌、曹海波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心理学》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为伤、病、残者提供心理学方面的服务,以促进其适应工作,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过程,而从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在身心两方面的康复水平。康复心理学贯穿患者功能康复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矫正和康复护理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康复心理学,掌握心理康复技术和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健康护理过程中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同修课程为《运动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生将进入临床康复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医学模式、心理现象、认知过程、情绪、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挫折等知识;

2.熟悉应激和应激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病性等知识;

3.了解心理治疗的技术、康复科常见的心理问题、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康复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具备规范康复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病人心理特点并对病人的心理问题的性质做出诊断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运用心理评估问卷的能力;

3.具有运用所学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为病人做出心理辅导的能力。

4.有较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5.具有帮助康复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能力;

6.具备康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进一步继续学习的能力;

7.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5.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参考学时

36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康复心理学绪论

1.康复心理学概述

2.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康复心理学的发展

4.康复心理学的相关学科与心理学派

5.康复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康复心理学的作用、任务;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3.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康复心理学的相关学科与心理学派别。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组织学生们课堂互动、讨论。

2

2

康复心理学基础

1.心理现象及实质

2.心理过程

3.人格

知识要求

1.掌握心理的实质;感、知觉的概念与特征;记忆过程;思维的概念;注意的概念与品质;情绪情感的概念与分类;人格的概念与特征;需要层次理论;气质的概念、类型与生理机制;性格的概念与特征;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特征;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熟悉感、知觉的种类;记忆的种类、遗忘规律;思维的种类;想象的概念与种类;情绪的维度与功能,情绪理论;意志的概念与品质;动机的概念与动机冲突;能力的发展趋势与个体差异。

3.了解感觉的意义;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能力的种类;需要与动机的种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心理现象的相关概念、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解释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各种心理现象。

2.初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

素质要求

1.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个人、家庭、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这些心理知识与自己周围人群的心理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2.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总结,多媒体课件讲解。

5

3

心理应激与应激障碍

1.心理应激

2.应激障碍

3.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

知识要求

1.掌握应激、应激源、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防御机制、应对的概念;应激源的类型;一般适应综合征;应激反应。

2.熟悉生活事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应激的应对资源与策略;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方法;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表现形式。

3.了解应激系统模型;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心理防御机制的特征。

能力要求

1.能够指导患者合理运用应激的应对资源与策略。

2.能够了解患者的应付方式与常用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康复治疗。

素质要求

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医德。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

3

4

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概述

2.康复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心理评估的概念、心理测验的概念;心理评估的功能,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2.熟悉心理评估的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行为观察法的设计;访谈的形式,访谈的技巧与策略;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3.了解心理测验的特点,常用心理测验的分类。

能力要求

1.能够掌握各种评估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实施的注意事项与适用范围,坚持心理评估的灵活性与动态性原则,才能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与判断。

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心理素质,能够正确的看待问题,主动适应现实环境。

2.具有以康复对象为中心进行心理抚慰、人文关怀、人性关爱的理念。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让学生课后分组讨论各种评估方法可能的缺点与优点。

2

5

心理康复的常用技术

1.心理咨询

2.心理治疗

3.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心理咨询的概念;康复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治疗的概念;康复心理治疗的特点;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方法;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2.熟悉康复心理咨询的对象、内容、程序;焦点解决模式的主要方法;行为矫正训练方法;认知调整的主要方法。

3.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集体心理治疗;音乐治疗。

能力要求

1.具有对康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基本技能;对患者能进行心理支持、行为矫正、认知调整的基本能力。

2.能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技术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能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正确选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使康复治疗能顺利进行。

素质要求

1.具有以康复对象为中心进行心理抚慰、人文关怀、人性关爱的理念。

2.能对患者倾听、解释、鼓励、保证指导和改善环境以提供心理支持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让学生分组共同找出教学案例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法。

 

4

6

心理康复

1.概述

2.康复患者的心理反应

3.康复过程中的治疗关系

4.社区、家庭心理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心理康复的概念;康复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特征;康复治疗技术。

2.熟悉心理康复体系;治疗关系特点和影响因素。

3.了解社区心理康复的形式。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康复治疗技术及家庭治疗的方法解除患者心理问题。

素质目标

1.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个人、家庭、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2.具有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心理反应及出现原因。

3

7

临床病症与治疗患者的心理康复

1.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2.常见及特殊治疗患者的心理康复

3.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

4.创伤及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慢性疼痛的评定及治疗;手术治疗患者、骨折患者、创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

2.熟悉吞咽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治疗技术;透析治疗患者、烧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

3.了解睡眠障碍、排泄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治疗技术;截肢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心理康复技术对慢性疼痛、言语吞咽障碍、睡眠障碍、排泄障碍等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2.能运用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等心理治疗方法对常见治疗、骨折、创伤及烧伤患者的情绪行为问题实施心理干预。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尊重、理解患者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烧伤患者的情绪行为及心理干预措施。

4

8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1.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

2.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康复

3.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心理康复

4.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脑卒中、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阶段及心理康复技术。

2.熟悉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技术。

3.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技术。

能力要求

能运用各种心理康复方法对脑卒中、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实施康复。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尊重、理解患者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方法。

2

9

心身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

1.概述

2.常见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

3.常见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心身障碍的概念及危险因素;常见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2.熟悉常见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康复;常见心身疾病的心理反应。

3.了解心理障碍的康复原则。

能力要求

能运用心理康复技术对冠心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干预。

素质要求

1.具有仁爱、奉献、慎独、严谨的职业素养。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负性心理反应原因。

2

10

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1.精神疾病概述

2.精神病性障碍的心理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妄想、精神分裂症、神经症、人格障碍的概念,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2.熟悉常见的幻觉现象,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表现,精神病性障碍心理康复的基本原则、操作原则,抑郁障碍心理康复措施。

3.了解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的心理康复措施。

能力要求

能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沟通技术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能根据患者心理特点正确选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使康复治疗能顺利进行。

素质要求

具有仁爱、奉献、慎独、严谨的职业素养。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患者的病症及应对方法。

3

11

儿童患者的心理康复

1.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

2.常见儿童疾病的心理康复

3.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儿童多动症、儿童孤独症及脑瘫患儿、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

2.熟悉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儿童多动症、儿童孤独症及脑瘫患儿、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治疗原则

3.了解影响残疾儿童的心理因素

能力要求

能运用心理康复技术为儿童多动症患儿家长和教师进行心理康复指导;能运用心理康复技巧指导脑瘫患儿家长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技能训练

素质要求

具有仁爱、奉献、慎独、严谨的职业素养。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康复要点。

2

12

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

1.老年期的心身特点

2.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康复

2.熟悉老年期的心身特点及影响因素;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老年性痴呆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3.了解常用的老年痴呆测评量表

能力要求

1.能运用心理和行为疗法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素质要求

1.具有自学、负责、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2

13

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1.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2.残疾人相关心理问题及康复方法

3.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残疾、应对的概念;残疾人相关心理问题及康复方法

2.熟悉残疾后的心理过程;残疾人的心理特征;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康复

3.影响残疾患者的心理因素;残疾后的心理应付方式

能力要求

能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残疾人的心理问题

素质要求

具有仁爱、奉献、慎独、严谨的职业素养。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心理治疗方法。

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个案分析、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康复心理学中所需的职业能力。  

2.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康复心理学基础

3.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4.注意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努力把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考核方法

突破传统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测验、观察记录、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考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重视规范、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医疗安全、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案例资源库等。

2.认识实习科室:高新区人民医院、高密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3.校外实训基地:各级医院的康复、保健科室。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围绕学习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两强两精(强应用、精理论,强实际需要,精学科架构),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特点,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体现职业与学科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和实践性。内容设置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材主题内容、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典型病例、学习小结、复习思考题等栏目。

1.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

3.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5.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思想。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已开发的教学资源有:教学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

2.充分利用见习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的各种资源,开设认识实习实践课,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积极建设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将所有基本教学资源以任务为单元上网,如动态指导、必备知识、实训或演练内容、任务报告、综合习题、电子课件、参考文献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附件42

《康复心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

序号

课程教学模块

融入思政元素名称

育人价值

1

康复心理学绪论

名人效应:张海迪

以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结合张海迪在康复事业上为我国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为张海迪相似的患者设计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服务计划,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让学生们能够对患者的康复怀有希望,才能真正为患者带来希望,康复效果则会事半功倍。

2

康复心理学基础

名人名言: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

——周恩来

医者之路漫长无边际,吾院学子应当好学、谦虚、客观、冷静,方可大为成才。

3

心理评估

名人名言: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孙思邈

教育学子们拥有朴素、专一、敬业、爱人的从医精神。

4

心理康复的常用技术

名人名言: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张孝骞

教育学生要知礼、尊重患者、尊重工作、放平心态,结合一代名医张孝骞的生平,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和敬业教育。

5

心理康复

名人名言:医生不能光用药物来治病。在病人最痛苦的时候,医生一定要出现在他的面前。

——白求恩

教育学子们从内心里理解、明白、重视心理康复。

6

儿童患者的心理康复

名人名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教育学生通过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来将关爱幼儿付诸行动。

7

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

名人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

教育学生通过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来将关爱老人付诸行动。

8

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名人名言: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有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周礼荣

教育学生能够从“爱己”转化为“能够爱他人、爱自己周围的人”,由小爱转化为大爱。


附件43

2-22《跟岗实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实践课(C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四、五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

(六)编制教研室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杰、寇山林、董淑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跟岗实习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其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常见疾病康复等,可为日后从事医学康复治疗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本课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能适应康复治疗等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需要所设置。本课程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人体系统为主线,以各专门化方向共同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安排学生在各个流程上轮流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如人体形态与机能、基础医学概要等)

2.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特别是神经、骨科等方面的临床医学知识。

3.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如中医推拿、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现代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的基本知识。

5.具有一定的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和假肢矫形器应用等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的残疾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基本知识。

7.具有一定的康复功能评定基本知识。

8.具有一门外语知识及医用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

9.具有相关临床医疗政策法规与行业规范的知识,熟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等法规或行业指导。

(二)能力目标

1. 物理治疗技术能力

1)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训练计划。

2)能对患者进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3)能对患者进行维持或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4)能对患者进行软组织牵张训练。

5)能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如徒手、利用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等。

6)能对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踏车、活动平板训练。

7)能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

8)能运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各种医疗体操。

9)能正确运用良肢位摆放与体位转移技术。

10)能对患者进行平衡与协调训练。

11)能指导患者进行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和手法治疗,如推拿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

12)能运用现代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声疗、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磁疗等以及中医某些传统的外治理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能对患者进行有关保持和发展身体运动功能的宣传教育。

2.作业治疗技术能力

1)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和训练,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能进行感知觉功能评估和训练。

3)能进行手功能评估和训练,改善手的精细的、协调的、灵巧的功能性活动能力。

4)能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手、矫形支具及其他辅助性用品用具等,补偿或扩展活动功能。

5)能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评估和训练。

6)能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治疗、文体治疗、职业性的活动练习、家居环境改造。能对患者进行有关改善日常生活作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宣传教育。

3.其他康复治疗技术能力

1)能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言语治疗。

2)能配合假肢和矫形器专业人员,指导患者使用假肢和矫形器并进行相应的训练。

3)具有一定的指导社区康复工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专业思想,对本专业的性质、作用和价值有较明确和深刻的认识,愿意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人民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2.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遵守行业道德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医患关系。

3.具有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工作负责,有计划有条理,精益求精,对人对事正直、诚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患者有同情心和耐心,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难,设法帮助改善;尊重患者,鼓励其充分发挥潜能,促进康复,为解决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难题不断钻研,进行技术革新;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能与同事互助合作,在康复治疗技术团队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5.具有较强的法纪意识,遵纪守法,能遵守有关医疗工作及康复治疗技术有关制度和法规。

四、参考学时

1200学时。

五、课程学分

40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康复评定技术

1.单项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评定、肌力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

2.个体评定: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人体发育评定

3.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假肢评定、常见病症评定、环境评定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评定技术的概念及康复评定技术的发展史;康复评定技术基础及相应的政策法规;

2.熟悉常用康复评定手段及量表;

3.了解了解各种水平的康复评定方法;

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较强的康复评定专业技能,良好团队协作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病房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最终掌握基本的康复评定技术。

贯穿于整个实习的全过程

2

运动治疗技术

1.关节运动技术

2.肌肉运动技术

3.综合训练技术

知识要求

1. 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3.了解常见病的运动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1. 能熟练运用维持与改善ROM的训练技术、关节松动治疗技术、肌力训练技术、恢复平衡能力及协调性功能训练的常用技术

2. 能够进行常用的颈椎、腰椎牵引;熟悉BobathBrunnstromRoodPNF 等神经易化技术的主要操作手法;熟悉运动再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心肺功能训练技术;能理解和运用引导式教育。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病房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运动治疗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并初步掌握基本的运动治疗技术方法

180

3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1.电疗治疗面神经炎

2.光疗法治疗感染性疾病

3.声疗法治疗感染性疾病

4.蜡疗法治疗慢性骨关节疾病

5.磁疗法治疗骨关节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直流电、直流电疗法的作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常用中频电疗法:音频电治疗、调制中频电疗、干扰电疗的作用、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

2.熟悉掌握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治疗的治疗作用、仪器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事项;

3.了解超声波的常用疗法,仪器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事项;磁疗的常用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

能力要求

1. 能操作各种低、中、高频电疗仪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治疗;能操作红外光、可见光、紫外线治疗仪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治疗;能操作超声波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治疗;能操作磁电按摩器、旋转磁疗机、电磁治疗机对常见疾病进行治疗;

2.能用刷蜡法、侵蜡法、蜡盘法对常见疾病进行治疗;能操作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神经肌肉疾病进行治疗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病房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并初步掌握基本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方法

180

4

作业治疗技术

1.辅助技术

2.矫形器

3.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4.治疗性作业活动

知识要求

1.掌握作业治疗工作方式、目的、方法

2.熟悉矫形器的制作原则和方法;

3.了解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方法。

能力要求

1.通过对辅助技术矫形器手夹板治疗方法的学习加深对康复作业治疗方法的认识;

2.通过作业治疗概论的学习宏观的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治疗方法。

素质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及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病房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作业治疗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并初步掌握基本的作业治疗技术方法

180

5

言语及心理治疗技术

1.构音障碍

2.失语症

3.口吃

4.心理应激

5.心理评估

6.心理治疗技术

知识要求

1.掌握掌握构音障碍的基本形成;掌握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医学模式、心理现象、认知过程、情绪、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挫折等知识

2.熟悉失语症、语言迟缓、口吃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熟悉应激和应激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病性等知识

3.了解听障儿童的听力与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了解心理治疗的技术、康复科常见的心理问题、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康复的特点。

能力要求

1. 能够通过对失语症、语言迟缓、口吃的学习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能通过构音障碍的基本形成的学习宏观的掌握言语治疗的基本治疗方法。

2. 有较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具有帮助康复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

2.具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以病房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言语及心理治疗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并初步掌握基本的言语、心理治疗技术方法

60

6

疾病康复

1.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

2.骨关节系统病损患者的康复

3.心肺代谢疾病患者的康复

4.儿童疾病的康复

5.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

6.烧伤患者的康复

7.继发疾病与并发症的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常见疾病康复的理论基础

3.了解常见疾病康复的概况及基本内容

能力要求

1. 能学会常见疾病康复的康复评定方法

2.能够学会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3.能够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实施

素质要求

养成正确和积极的伦理、法律、职业态度和健康观念等人文素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以病房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疾病康复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并初步掌握各临床常见疾病的最合适、最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方法

120

7

中医科

1.阴阳、五行、藏象学说

2.辩证

3.经络

知识要求

1.掌握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的概念

2.熟悉中医四诊、辨证方法

3.了解养生与治疗原则

能力要求

1. 能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康复服务和开展健有关中医养生与防治的健康教育

2.能独自规范地完成中国传统医学常用技术手法的操作

素质要求

具有康复治疗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中医理论顺序,学习藏中医基本理论的特点,了解中医发展史,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们的中医思维、医疗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掌握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方法

120

8

影像学

1.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2.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

3.呼吸系统影像诊断

4.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

5.消化系统影像诊断

识要求

1.掌握常见多发病的影像表现。

2.熟悉影像设备操作检查工作中常见多发病的影像表现与相应的检查要求

3.了解各种影像成像的成像原理

能力目标

1.对临床常见病影像检查方法的做出合理选择。

2.能识别临床常见多发病的影像表现。

素质要求

1.具有严谨求实的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与医师沟通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影像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并初步掌握各常见疾病的典型影像学特点

60

9

临床科室

1.骨科

2.神经科

3.普外科

4.内科

知识要求

1.掌握骨科、神经科、普外科、内科常见病的康复适应证、禁忌证。

2.熟悉各科室的诊疗常规

3.了解各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原则

能力要求

1、能够书写简单的医疗文书

2.能够辨别常见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素质要求

养成正确和积极的伦理、法律、职业态度和健康观念等人文素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以病房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各临床科室有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并初步掌握各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

骨科60、神经科60、普外科60、内科60

10

其他

具体实习内容由医院结合学生意愿及康复医疗发展新趋势而定

知识要求

适应岗位的需要,取长补短,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能力要求

掌握前沿新技术或牢固掌握成熟的康复治疗技术

素质要求

1.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相关岗位创新精神和独立的工作能力。

3.具有良好与医师沟通及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根据科室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

60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以病房为依托、患者为中心,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  

1.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是以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病例,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综合,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

3.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分组实训,由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技能教学,不仅让老师把握学生操作中的不足,而且也能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

(二)考核方法

跟岗实习学生成绩采用出科考核的形式,出科考核由所在科室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实习的所有科室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跟岗实习成绩。

(三)教学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各级医院的康复、保健科室。

 



附件44

实习大纲

一、实习性质与任务

跟岗实习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实践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跟岗实习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起着巩固与加强作用:通过跟岗实习,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全面巩固、锻炼学生的床实能力,为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跟岗实习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医院的基本管理制度。

2.巩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掌现代康复和传统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3.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继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PTOTST技术并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2.具有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具有应用各种运动疗法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具有应用各种物理因子治疗(理)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

3.具有进行作业评定,合理制订作业治疗计划的能力;具有对患者进行作业治疗和作业活动训练的能力。

4.具有进行言语功能障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的能力:具有对常见言语功能障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具有对吞咽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及治疗的能力。

5.掌握针灸学中的常用穴位及常见疾病的针灸处方。掌握基本的推拿手法。具有运用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

6.具有指导病人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进行自我保健的能力。

7.具有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和咨询的能力。

8.具备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力。

9.能够针对工作需要,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具有创新创业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素质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技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科学素养、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美学素养。

3.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有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充分理解病、伤、残者的痛苦和难。

4.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

5.具有从事中医康复工作所需要的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三、参考学时

1200学时

四、参考学分

40学分

五、跟岗实习内容和要求

(一)康复功能评定

1.实习时间:2

2.实习目标:

通过在各康复科室内的学习,掌握肌力、肌张力、ROM、平衡协调能力、步行能力和步态、ADL、感觉及常用神经反射检查的评定要点及注意事项,能运用标准评定方式对常见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熟悉心肺功能评定方法,了解运动障碍、体能素质、生存质量及环境评定的主要内容。

3.实习内容:

1)理论学习:

能在全面采集患者资料的基础上,选择性应用评定方法,按照标准操作和程序进行评定,并能根据评定结果初步确定障碍所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①熟悉一般身体检查及体能素质评估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②熟悉躯体运动功能发育障碍的评定内容及操作要点。

③熟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评定指标。

④熟悉心电运动试验的操作程序,清楚终止运动的标准。

⑤了解生存质量、职业能力及环境评定的常用方法。

2)技能学习:

①正确收集病史,能独立分析已有的资料,学会选择相应的评定方法。

②熟悉评定操作体位、程序及所需的环境要求。

③掌握肌力、肌张力、ROM、步行能力和步态、感觉及常用神经反射检查的评定要点及注意事项。

④掌握平衡协调能力、ADL的评定要点及注意事项。

⑤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根据功能评定的障碍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处方。

(二)运动治疗技术

1.实习时间:2

2.实习目标:

通过2周的实习,掌握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常用技术、治疗原则,并能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正确运用各种运动疗法的治疗技术,熟练掌握常用的肢体运动功能评估方法,了解国内外运动疗法发展趋势及最新技术和方法。

3.实习内容

1)理论学习:能结合临床实践,正确评估患者的身心功能状况,并能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包括具体措施。

①掌握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和各种治疗作用。

②说出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在运动训练中的优缺点。

③能说出人体的杠杆种类及其对人体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④说出肌力训练与运动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掌握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⑤能说出运动处方的四要素,熟悉制定运动处方的流程。

⑥能说出肌肉牵张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⑦能说出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⑧说出神经生理学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的神经生理学方法中各技术的优缺点。

⑨能说出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训练的基本原则。

2)技能学习:

①能正确评估患者,并能为患者确定近期康复目标和远期康复目标。

②能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治疗处方,掌握有氧训练的方法和操作要领,做好健康教育。

③能正确进行徒手肌力检查(MMT),独立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肌力和耐力的训练。

④能为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独立完成肢体围度测量。

⑤能正确使用关节量角器或方盘量角器,正确地对全身各关节进行关节活动度检测。能指导患者进行增大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⑥能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的特点学会选择和应用步行辅助器。  

⑦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评估患者的平衡及协调功能,独立进行平衡及协调能力训练。

⑧能正确对中枢损伤患者进行肌张力评估。正确运用神经生理学方法,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⑨能针对不同疾病患者正确进行牵引,掌握好牵引的重量、持续时间及注意事项。

⑩能正确运用按摩的基本手法,掌握各种手法治疗的适应范围。

能正确运用牵张技术,独立完成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关节挛缩的牵张治疗,严格掌握注意事项。

能根据不同疾病的需要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功能位和良好的肢位,预防各种并发症。能正确指导运动障碍的患者进行各种转移活动。

掌握轮椅的结构、功能和选择标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轮椅及轮椅转移训练技巧。

能针对脑损伤患者的特点,正确运用运动再学习疗法,独立指导和训练患者的功能。

(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1.实习时间:2

2.实习目标:

通过2周的实习,了解内科、外科、五官科、眼科、口腔科、妇产科、皮肤科等与理疗有关的一些常见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及治疗方法。熟悉各种常用物理因子的生物生理学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能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理疗仪器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能结合临床实际,正确选择最佳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3.实习内容

1)理论学习:

 ①熟悉电疗中各种常用频率和波长及各种频率的电流对人体的生理学效应,掌握低、中频各种电流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掌握高频电流的特点、治疗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

②掌握直流电离子导入的原理和治疗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

③熟悉光疗中各种光线的波长,特点以及治疗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紫外线治疗的剂量。

④熟悉超声波治疗的常用频率、超声波的特点、治疗剂量,治疗作用、禁忌证和适应症。

⑤了解磁疗、热疗、水疗等的治疗作用。

⑥熟悉石蜡疗法的治疗作用,适应症和禁忌证。

⑦了解各种自然疗法的治疗原理和治疗作用。

2)技能学习:

①掌握直流电离子导入的操作方法,衬垫要求,常用药物离子的极性,操作注意事项。

②熟悉电刺激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操作方法。

③掌握电兴奋治疗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④掌握中频各种电流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能正确地选择电流类型。

⑤掌握超短波、短波、微波的操作方法,治疗剂量,电极放置及注意事项。

⑥掌握红外线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紫外线治疗的操作方法,掌握生物剂量的测定,了解紫外线治疗的剂量。了解可见光、常用激光器的操作方法。

⑦掌握超声波治疗的操作方法(移动法、固定法、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正确使用接触剂,熟悉超声疗法的剂量、注意事项。

⑧熟悉蜡疗的操作,溶蜡的方法,盘蜡、浸蜡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四)作业治疗技术

1.实习时间:2

2.实习目标:

通过2周的实习,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作业疗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并解决治疗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熟练和系统掌握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方法。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沟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作业治疗与康复其它分支间的密切关系。

3.实习内容

1)理论学习

①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理论,深刻认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②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治疗理念。

③透过作业分析,能为患者设计和选择针对性与个体化的作业活动,并制订合理的作业治疗处方。

④掌握改善运动功能、感知和认知技能、日常生活能力的作业治疗训练方法与指导。

⑤了解有关生活用品改良、家居环境改造与日常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的建议与方法。

⑥了解康复辅助用具的选择与训练。

⑦了解压力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指导。

⑧了解我国作业疗法的现状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技能学习

①掌握偏瘫、截瘫、脑瘫患者的作业治疗训练及注意事项。

②掌握手部骨折、肌腱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烧伤等患者的作业治疗训练及注意事项。

③熟练掌握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方法。

④熟练掌握常用作业治疗媒介如木钉板、磨砂板、套杯、橡皮泥等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⑤基本掌握颈、肩、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的康复宣教与日常生活方式的指导。

⑥基本掌握常用手指夹板及小辅助用具的设计与制作。

(五)言语及心理治疗技术

1.实习时间:2

2.实习目标:

通过2周学习,掌握语言障碍的常见病、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训练方法,掌握失语症与构音障碍的评定与检查,能运用言语—语言障碍的治疗原则对患者实施训练,熟悉言语的物理声学特性和言语的语言学特性。了解各种语言障碍的治疗训练方法。熟悉各类患者的心理问题、特征,掌握其心理康复方法及评定。

3.实习内容:

1)理论学习:能结合临床实践,应用言语--语言障碍评定程序,全面收集资料,正确评定语言障碍状况。初步确定语言障碍的诊断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①熟悉常见失语症的临床特征、治疗原则。

②熟悉构音障碍的分类、训练原则。

③能阐述言语--语言障碍治疗的宣教内容。

④了解失用症和失认症临床常见类型的简易评定方法。

⑤熟悉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作用、任务。

2)技能学习:

①正确采集病史,完成言语--语言康复训练的病历书写。

②熟悉失语症的评定操作流程。

③学会制定针对失语症的康复训练计划。

④能运用康复手段为构音障碍患者施行手法治疗。

⑤在言语治疗过程中,学会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⑥能运用测量法对康复对象的心理行为进行测评,对实施心理康复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定。

(六)疾病康复学

1.实习时间:2周(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内脏疾病、运动创伤等方面)

2.实习目标:

通过2周的实习,熟悉脑卒中、颅脑外伤、脑瘫、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功能障碍特点,掌握康复评估方法及治疗原则;熟悉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下腰痛等常见骨关节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功能障碍特点,掌握康复评估方法及治疗原则;熟悉吞咽障碍、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症等常见脏器功能障碍特点、诊断,掌握康复评估方法及治疗原则;了解外伤性骨折、肌腱或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运动创伤的受伤原因与发生机制,熟悉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功能障碍特点,能正确评估受伤部位的功能状态与对运动员训练的影响,掌握初步康复处理的方法。

3.实习内容:

1)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①理论学习:

A.掌握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功能障碍以及康复问题。熟悉偏瘫的定义和临床表现。熟悉康复分期和各分期的治疗目标和方法。

B.掌握颅脑损伤常见的功能障碍及康复问题。熟悉持续植物状态、认知障碍的定义和临床表现。掌握康复分期和各分期的治疗目标和方法。

C.掌握脑瘫常见的功能障碍以及康复问题。了解脑瘫临床分型。熟悉康复分期和各分期的治疗目标和方法。

D.掌握脊髓损伤常见的功能障碍及康复问题。熟悉常见临床综合征和并发症。掌握痉挛的评定和治疗。

E.掌握周围神经损伤常见的损伤类型以及康复问题。熟悉常见临床综合征和并发症,熟悉不同类型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目标和方法。

②技能学习:

A.掌握Brunnstrom分级、FMA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并能具体评测。

B.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每项技术中至少3种具体操作方法。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偏瘫医疗体操、言语训练、作业治疗、矫形支具。

C.掌握Glasgow分级、MMSE评定方法、ASIA分级、神经平面的确定,应用并能具体评测。

D.掌握促醒、认知训练治疗技术。

E.掌握儿童运动发育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综合评定方法。熟悉儿童ADL评定方法并能具体评测。

F.掌握以下治疗技术:牵伸技术、体位转换、轮椅训练、辅助具的应用、膀胱直肠的处理、减重训练。

G.掌握功能电刺激、肌电反馈治疗技术、感觉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2)骨关节系统疾病

①理论学习:

A.熟悉颈椎病的病因、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B.熟悉下腰痛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症状特点,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C.熟悉肩周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程特点,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D.熟悉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问题、康复目标、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E.熟悉手外伤的分类、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康复分期和方法。

F.熟悉软组织损伤后的一般临床处理,掌握康复的意义和方法。

G.熟悉脊柱畸形的病理生理,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H.熟悉类风湿和骨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②技能学习:

A.正确进行颈椎和腰椎的牵引治疗,并正确调整牵引重量、时间、体位,正确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颈椎牵引,正确指导自我颈椎牵引。

B.正确指导肩、颈、腰、背及四肢肌力训练,正确指导颈椎操和脊柱侧凸体操、枕头的选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姿势,正确指导关节保护技术、关节主动运动。

C.能够进行按摩、推拿和关节松动术。

D.正确选择理疗方法并熟练操作。

E.正确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关节的手法及器械牵伸治疗、CPM

F.正确选用颈围、腰围和矫形器。

G.正确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

H.能够制作简单的压力衣和矫形器。

3)内脏疾病

①理论学习:

A.熟悉吞咽障碍的临床分期,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B.熟悉冠心病的病因、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C.熟悉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D.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因、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E.熟悉糖尿病的病因、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F.熟悉肥胖症的病因、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G.熟悉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掌握康复问题、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②技能学习:

A.熟悉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B.了解心电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能阅读正常运动心电图,熟悉缺血状态下运动心电图的改变,能够正确地摆放电极,熟练操作心电运动试验。

C.熟悉常见日常生活活动、职业活动以及娱乐活动的代谢当量,能够正确地指导内脏疾病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

D.了解呼吸和气体代谢的测定方法,熟悉气体代谢指标的临床意义,掌握呼吸体操要领,能够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

E.了解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饮食和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熟悉营养和运动消耗的热卡分析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活动调查,并能制定相应的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治疗。

F.了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各种运动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能够正确指导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运动锻炼。

4)运动创伤

①理论学习:

A.熟悉骨与关节系统的常见创伤的处理原则,了解不同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掌握骨折制动与运动康复的统一交叉点,了解不同手术方法和非手术处理对功能预后产生的影响,掌握骨折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B.掌握不同部位的肌腱或韧带损伤的处理原则与康复方法,如跟腱常规术后康复程序以及恢复训练时机;外踝韧带、膝关节侧副韧带、ACL断裂术后的康复程序。

C.掌握半月板损伤发生机制、临床体征与康复方法,熟悉半月板伤后的影像学表现。

D.掌握肌肉损伤后常见的康复方法,熟悉肌肉急性损伤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了解肌肉损伤对肌肉生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E.掌握各种慢性损伤的特点,如肌筋膜炎、末端病、腱鞘炎、骨关节炎、椎间盘病变等多种伤病,熟悉临床诊断方法与处理手段。

②技能学习:

A.掌握运动创伤的常用处理方法,熟悉各种伤后的手法治疗特点,包括西医与中医的不同推拿方法对不同损伤的康复手法治疗。

B.能够对不同损伤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在恢复治疗过程中调整康复方案。

C.对不同损伤功能障碍做出正确的评估,而且制定灵活的康复措施与方案。

D.了解常见创伤的手术方法、石膏或矫形器配制、不同部位注射技术。

E.能够采用传统治疗的多种方法治疗不同的损伤,包括推拿、针灸、中药等。

(七)儿童康复

1.实习时间:4

2.实习目标:掌握适合儿童的康复评定、运动治疗、物理因子、作业、言语及心理治疗技术以及儿童相关疾病康复。

3.实习内容

1)理论学习

①掌握适合儿童的康复评定系列知识。

②掌握适合儿童应用的运动治疗技术。

③掌握针对不同儿科病证应用的物理因子及作业治疗技术。

④掌握儿童脑瘫、发育障碍等疾病的言语及心理治疗技术。

(2)技能学习

①具有对儿科各类疾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具有应用各种运动疗法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儿童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具有应用各种物理因子治疗(理)技术对儿童患者的能力。

②具有进行作业评定,合理制订作业治疗计划的能力;具有对儿童患者进行作业治疗和作业活动训练的能力。

③具有对儿童进行言语功能障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的能力:具有对儿童常见言语功能障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具有对儿童具有吞咽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及治疗的能力。

(八)中医学基础、针灸学以及推拿学

1.实习时间:12

2.实习目标:

通过12周的实习,掌握常用的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辨证论治,掌握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熟悉病房病历、门诊病历的书写,掌握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对常见康复疾病采用合理的针灸、推拿疗法;明确中国传统康复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实习内容

1)理论学习

①掌握针灸、推拿特定穴的定位、操作要求及临床应用。

②熟悉针灸、推拿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③掌握针灸治疗原则、治疗作用、配穴处方、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④掌握推拿治疗原则、治疗作用、治疗注意事项。

⑤掌握成人推拿基本手法: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手法的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⑥熟悉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推法、揉法、拿法、按法、摩法、运法、掐法、捏法的手法要领、临床应用。

⑦熟悉中医常见病的辩证论治方法及治疗方法。

2)技能学习

①掌握常见病症推拿治疗: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滑脱)、肱骨外上髁炎、腕关节扭伤、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梨状肌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髌骨下脂肪垫炎、踝关节扭伤、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急性腰肌筋膜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推拿治疗。

②能够对常见病症进行针灸治疗:脑血管意外、头痛、面神经炎、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落枕、痛经、营养不良、小儿脑性瘫痪、近视眼、晕厥、急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针灸治疗。

③熟悉常用的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九)影像学

1.实习时间: 2

2.实习目标:通过2周的实习,熟悉CTX光片、MRIB超等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掌握康复科常见病(如脑卒中、骨折、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肺癌等)的影像学特点。

3.实习内容:

1)理论学习:

①熟悉CTX光片、MRIB超等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特点。

②掌握常见病(如脑卒中、骨折、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肺癌等)及特殊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2)技能学习:

①熟悉头、颈、胸部、腹部、四肢各部位影响学检查时的体位要求及注意事项。

②能够通过影响学检查方法对常见病做出准确的判断及评估。

(十)临床科室

1.实习时间:8

2.实习目标:

通过8周的实习,实习生们通过在各个临床科室中的认识实习、实习,加深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增强对于康复治疗作用、功能的了解。接近患者,增强对患者的了解,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树立良好的医德;了解各个科室的诊疗程序,增强团结、合作意识与能力。

3、实习内容:由医院科教科根据医院科室分布及现状合理安排学生到相应的科室认识实习、实习。

(十一)其他

1.实习时间:2

2、实习目标:通过2周的实习,实习生们可以更加了解康复治疗中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或对于自己实习过程中的发现的弱项进行提高巩固,或对于自己有就业倾向的专业科室加强学习,为下一步的就业做好铺垫。

3.实习内容:由医院科教科根据当前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前景及本院特点,结合实习生的个人意愿,合理安排实习科室及实习内容。

1 实习科室时间分配表(40周)

实习科室

实习时间

备  注

 

 

 

 

康复科

成人康复科

言语及心理治疗技术

 

康复评定技术

2

 

运动治疗技术

2

 

物理因子治疗

2

 

作业治疗技术

2

 

言语及心理治疗技术

2

 

疾病康复学

2

 

儿童康复科

 

4

贯穿运用适合儿童的康复评定、运动治疗、物理因子、作业、言语及心理治疗技术以及儿童相关疾病康复。

中医科

中医科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

4

重点实习中医相关的中医学基础、诊断、方剂、中药及中医内科相关应用。

针灸推拿科

针灸推拿科

经络腧穴

针灸推拿

8

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艾灸、穴位注射等相关的操作。

影像中心

CT

X光片

MRI

B

 

2

了解CTX光片、MRIB超相关读片基础。

临床科室

骨科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呼吸内科

临床医学概论

8

骨科2周、神经科2周、普外科2周、内科2周。

 

其他

医院自行安排

 

2

此部分实习时间由医院科教科根据医院特色、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学生的需求安排相关实习科室,以适应临床方面的快速发展。

 

合计

 

40

 

备注:若实习医院无相应科室,科根据医院安排将实习周并入其他科室,学生可据实填写实习报告册。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版权所有